实践队员们在黄山的合照 (安徽师范大学蒋若娴提供)
实践团队顺着李白诗中描绘的视角重游黄山,首先抵达的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莲花峰顶,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万尺之高的巍峨主峰,俯瞰着高低错落,丹崖之间连绵起伏的几十座峰峦,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仰天怒放的莲花。长年风雨侵蚀下,每座峰峦都像是精心雕刻的形状各异的莲花玉雕,轮廓分明,日光照耀下宛如泛着金光的芙蓉。烟云乍起时,乘云披霞,耳边风声飒飒,如入仙境。此时可谓真正领悟到李白感叹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队员们想,这远山眉黛就是李白的柔情不随岁月流转消磨的原因吧。
团队成员登上莲花峰顶(安徽师范大学蒋若娴提供)
云雾环绕下的莲花峰(安徽师范大学蒋若娴提供)
循着诗中李白的足迹,团队又来到了“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中提到的白鹅岭与丹砂井。丹砂井是黄山四绝之一,《煮泉小品》中记载泉名由来与泉水效用:“朱砂泉,下产朱砂,其色红,食之延年 却疾。”传说千年前李白的好友温处士辞别五岳,攀越万重险阻采撷精华,归隐在白鹅岭,以丹砂井中泉水为饮。
朱砂泉景色(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必诗仙李白也十分向往这种餐松饮涧的生活,所以与温处士约定凤凰鸣叫的时候,李白将乘坐云车来白鹅岭,轻嗅桂丛散发的清香,观赏着蜿蜒迂回的溪流、晴空下苍翠的青山,踏上仙人之桥步入彩虹中,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经过实地调研后,团队对于《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的地名问题产生了自己的见解:诗中描述的黄山很可能指安徽黄山。从自然风光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丹崖石柱,峰峦奇松,温泉碧嶂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总括黄山的高度、面积、颜色和形状,也和黄山市黄山的地理风貌相合。从安徽黄山历史开发程度看,在唐初已经注重对黄山的开发,与李白同时期的诗人比如吴巩曾写诗《白云溪》歌咏黄山云际峰下的白云溪。从此诗风格上看,这首诗契合了李白皖南诗的基本风格:风格清新,色调明朗。这些方面都为此诗中的黄山指的正是皖南黄山提供了印证。
这次团队实地调研后,成员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诗仙李白在诗作中的地名问题。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登山的路途中,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目睹了黄山的秀丽风光,更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诗歌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心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