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村行:社会实践的火花,点亮心中的感悟与收获

发布时间:2024-07-30 16: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杭沛娜   阅读 8.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杭沛娜)为积极响应“八八战略”和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依托高校资源优势结对帮扶浙江省山区26县,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7月15日至17日,浙江农林大学“唐诗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慈圣村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

 1浙江农林大学“唐诗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1)

图 2浙江农林大学“唐诗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2)

 短短数日的社会实践,却如同一次心灵的远行,让我们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了乡村的脉搏,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更在团队合作中收获了成长与友谊。慈圣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那里淳朴的民风、勤劳的人们,都成为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以下,是我们团队在慈圣村社会实践中的心得与感悟:

在慈圣村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让我学会了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我们小组成员共同调研村庄发展,从设计问卷到走访农户,再到数据分析,每一步都凝聚了大家的智慧与努力。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相互支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团队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坚韧不拔和尊重传统文化。这些宝贵的收获将伴随我今后的成长之路,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续,“唐诗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将持续助力石梁镇慈圣村的乡村农文旅发展,助推慈圣村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团队成员 杭沛娜

而这次实践,更是一次自我挑战与成长的契机。在记录乡村的瞬间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摄影的魅力与责任。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我在不断地尝试与反思中,逐渐掌握了活动记录的精髓。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镜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如何用照片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这种成长,是我此次实践最为宝贵的收获之一。

——团队成员 洪晓杰

在调研期间,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亲眼见证了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深刻体会到了慈圣村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们利用夏季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精心耕作,让每一片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时,我也见证了村民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守护着这片土地,让古老的耕作方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然而,夏季的调研也让我看到了慈圣村面临的挑战。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村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应对这些自然挑战。此外,我还注意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等,这些都制约着慈圣村的发展。这些问题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团队成员 林嘉慧

劳累,是这段旅程最真实的底色。烈日下,我们穿梭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感受基层治理的复杂与重要性。我听到了许多关于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汗水磨砺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份成果。这次实践,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在对当地领导以及一线工作者们的访谈中,我进一步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解决问题,也明白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勇气的重要性。慈圣基层治理的艰难,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见证了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与勇往直前,更加坚定了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的决心。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不断前行。

——团队成员 罗飘飘

社会实践是青春的试金石,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随着慈圣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我们每一位参与者都满载而归,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慨与收获。在这片充满乡土气息与淳朴民风的土地上,我们不仅见证了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更在实践中锤炼了自我,深化了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展望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把在慈圣村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带回校园、带入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有更多机会能够再次走进乡村、贴近农民,与他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杭沛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