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宁乐怡,张博)为帮助青少年充分认识自我、敢于表达自我,7月25日,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小书童”支教团联合共青团通山县委,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双泉社区带领二十余名社区儿童开展了“我的自画像”主题绘画课,结合艺术绘画与语言表达,为儿童培养自信自强品格的打下基础。
图为志愿者介绍自画像制作方式。(洪雅婕 摄)
志愿者宁乐怡从介绍课程环节和自画像制作方式出发,引导孩子们从多方面发现自身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并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手中的画笔绘制出独特的自画像。志愿者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选取各色彩纸开始创作,有的伏案深思,有的寻求志愿者的点拨,有的和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想要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
图为青少年上台展示、介绍自画像。(洪雅婕 摄)
绘制结束后,志愿者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走上讲台、面向大家展示并介绍自画像。有的孩子积极把握机会,将讲台变成表达自我的“舞台”,举手投足间尽显大方。在同学的鼓舞和志愿者的引导下许多孩子也慢慢走出窘境,谢家俊同学由不想讲、不敢讲,到如今也尝试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进行简单的自我表达,生动诠释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我看到许多孩子慢慢走上讲台真的很有成就感,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志愿者郭辰悦感慨道。这种转变是孩童发展性的直接体现,也是对志愿者课堂开展和教育行为的认可。
图为部分青少年的自画像作品。(洪雅婕 摄)
“我有齐刘海”,“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兔子”,“我的自画像是一个海洋里的火箭,因为我想上太空,还想探索海底……“在讲台上,孩子们手指着自画像,向大家认真地介绍。从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作、一句句勇敢的话语中,志愿者深刻感受到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人生愿望。随着孩子们表达自我的舞台落幕,志愿者张博帮助小朋友将自画像依次粘贴于教室后方墙面,引来家长的驻足观赏,活动结束后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图为志愿者帮助孩子粘贴自画像,家长驻足观赏。(洪雅婕 摄)
个性多彩的自画像,是践行勇敢而富有创意的艺术表达,是对未来人生梦想的美好展望,更是青少年探索自我、认知自我的成长之旅。支教团开展本次“我的自画像”主题绘画课,旨在提高乡村儿童的想象力与自信心,锻炼其自我表达能力。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小书童”支教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帮助乡村留守儿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实践目标,未来也将继续助力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乡村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