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岑慧莹)2024年7月12日,广东医科大学易班发展中心社会实践团队(星逸志愿服务队)深入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三岛开展“相约红树林探渔村,走访养殖场寻乡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在南三镇副镇长钟力陪同下,星逸志愿服务队的师生探访南三镇青蟹养殖基地(湛江伟健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感受到青蟹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南三青蟹”生长于南三岛广州湾畔与南三河滩,拥有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汲南海之水,食天然微生物,历久弥香,远近闻名。
基地负责人陈伟先生热情接待服务队,带领大家参观养殖场并介绍:“青蟹在不同的水域长成,会有不同的呈现。蟹壳的颜色和鲜味随着螃蟹生活的水质优劣和咸度而变化,水质越是干净,蟹壳就呈现洁净的青绿。”每年中秋前后是南三青蟹最为生猛肥美的时候。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蟹养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据基地负责人陈伟介绍,南三青蟹养殖面积已超过300亩,其中200多亩已成功收获。目前基地正在开发打造“红树林+贻贝+青蟹”生态循环健康养殖项目,基于海陆交界处的红树林独特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
青蟹产业兴起
基地负责人陈伟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自2009年回南三镇发展水产养殖,初期不是养殖青蟹,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生长青蟹,因此有了打造青蟹品牌的想法。
从白手起家至如今青蟹产业发展兴盛,他投入了近千万元资金,返乡创业不为其他,只源于一种情怀——爱家乡。
他指出打造品牌的三大要素——品质、品控、宣传,希望当地特色农产品青蟹为人所知,宣扬自己家乡的特产,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参与,共同富裕,为加快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增添动力。
基地负责人陈伟先生提到目前正在建设新区域,实行“小块化”养殖模式,有控制产量,放线采收、投喂饲料等优势,遇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理如病虫害、水体恶化。
饲料投喂的一大特色是把贻贝和青蟹作为一个套料,再加上板块加热混合,食物剩余易清理,有效改善水质,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管理各方面利用科技手段也不断提升。
此模式成功突破了养殖新记录,单位亩产量从原来100多斤提升至300到500斤。为保证质量,每年定期青蟹检验部门进行检验,相比其他海产品,基地青蟹检验出的营养指标远超于国标,现如今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3年12月经批准后进军海外市场。
据悉,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资金投入、人力支援和各方面政策优惠给予大力支持,推动青蟹产业的快速发展。基地曾受广东省副省长刘红兵亲临指导,陈伟以基地区域品牌为抓手,致力于打造成一个产业融合新平台。
针对养殖青蟹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商业风险等问题,基地负责人陈伟陈伟先生表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遇到困难,把困难当做一个学习、进步的阶梯,去解决问题才会有进步。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下好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基地负责人陈伟先生规划发展耦合经济,打造青蟹主题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搭建起一条养殖、观光、捕捞、交易、加工、品尝的“舌尖产业链”,塑造整体区域品牌,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区域价值优势,实现联农带农共同致富的目标。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青蟹养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信在广大养殖户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青蟹养殖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
指导老师:陈晓光,周慕丹,娜力开扎·哈米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岑慧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