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三下乡:匠心与智慧并行,点亮儿童多彩梦想

发布时间:2024-07-22 20: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芳瑞 王越 解晓龙   阅读 5.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刘芳瑞 王越 解晓龙)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蕲’心协力,让‘艾’回家”赴蕲春文化传承实践队于7月9日前往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张塝镇瓢铺村瓢铺小学开展为期25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和科学素养,团队开设了《热缩一夏》《创意绘画》《非遗创意美术》《小小科学家》《你相信光吗?》等特色实践课堂。

  手作非遗情,剪纸润童心

剪纸、纸伞都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剪纸在2006年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在2008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绽放的纸张》一课中,志愿者刘伊捷带领孩子们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文化背景,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在激发他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兴趣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创意美术》以开宝箱的形式带领学生们探索关于中国非遗文化的知识,如中国纸鸢,中国纸伞等。志愿者谭心悦引导孩子们以非遗文化为切入口,认识非遗背后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严重问题,呼吁孩子们做好中华文化传承人,为中华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下,这两门课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强调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孩子们为中华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匠心童趣,绘彩创意世界

热缩片,将瞬间的灵感凝聚成永恒的形态;画笔,在纸张上挥洒出斑斓的色彩与细腻的线条;纸张,承载着画笔的每一次轻抚与热缩片的每一次蜕变,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意世界。志愿者刘语欣在《热缩一夏》课程中,聚焦热缩片制作,引导孩子们在纸上挥洒创意,定格专属风景,封存美好瞬间。在一次次随意创作中,放飞思绪,不拘泥于当下去肆意创造,锻炼动手能力提升自身专注度,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放松心情,赋予学习生活宁静与平和的力量。从轻盈跃动的泡泡画里捕捉梦幻泡影,到细腻入微的树叶画间探寻自然的秘密,志愿者代继国在课程《创意绘画》中,通过泡泡画,树叶画等绘画方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会孩子们如何用色彩讲述故事,用构图构建梦想,让创造力与想象力如同夏日里绚烂的花朵,在自由的空气中尽情绽放。

科梦启航,光学探奇踪

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等,强调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在支教课程中教授科学课程,是响应这些政策的具体行动。光学实验课《你相信光吗?》把光学入门知识化为小手工,志愿者张睿瑶通过各类小实验讲解光学原理,展现光学现象,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建立光学基础,激发科学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团队志愿者余烨在课程《小小科学家》中聚焦简易科学原理学习与实践操作,涵盖“密度彩虹”、“瓶子吹气球”等趣味实验,辅以游戏问答与科普视频,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欲,塑造科学价值观,培育持续探索与研究的科学精神。乡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区域,需要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本次支教活动,可以激发乡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为推动科学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文化、艺术、科学的全面发展是构筑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剪纸、纸伞等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艺术是美的创造与表达,是心灵的慰藉与升华,在艺术课程中,孩子们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作品。科学是探索未知、揭示真理的钥匙,科学实践课通过趣味横生的实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表示,未来团队将会继续坚守于对乡村儿童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科学、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助力乡村教育事业的接续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芳瑞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