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刘润梓 李孟瑶) 为探寻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的法治建设历程,解读百年法治的“源”与“流”,近日,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红安永红,家国永安”实践团深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听“中国革命第一法庭”讲述人民司法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于革命法庭前合照
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的革命法庭可谓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建设的源头活水。1927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法学家、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董必武的主持下,七里坪和平街的一座古刹被改造为中国革命第一法庭,百年法治的巍巍巨轮自此启航。
根据革命法庭工作人员介绍,七里坪革命法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立时间最早、内部机构最健全、审理案件程序最规范、影响范围最大的革命法庭。法庭内设审判庭、合议庭、警备室三个部分,以审判土豪劣绅为主要职能,为公平与正义而战,为人民的尊严和权力而呼。其间还孕育出张南一、程玉阶、闵丹桂等大批风云人物,贯彻人民司法原则,助推工农运动革命浪潮向前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于革命法庭内部举行“模拟法庭”活动
为了进一步了解革命法庭保护和发展现状,团队分成三个小组对当地人进行访谈,倾听群众的心声。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当地居民对革命法庭的建设及发展历程如数家珍,提起开国元勋董必武更是满满的自豪感,令人欣快。“革命优良传统不能丢,红色法治文化不能在咱们这一代失传。”当地居民孙鹏飞如是说。据孙鹏飞介绍,经常会有全国各地的司法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来到革命法庭参观,当地文旅单位也会定期举办活动宣传革命法庭所承载的人民司法文化。在文旅单位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人民法庭所承载的百年法治基因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交流革命法庭保护现状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砥砺奋进赓续开新篇。溯本求源,团队成员表示:“此行再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法治的源头就是司法为民。” 鉴往知来,在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的当下,新一代法科生必将铭记司法为民的宗旨,传承前辈的炬火,争做照亮时代的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孟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