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如日方升”队走进泰安市泰山区财源街道清真寺社区红石榴文创中心,寻访泰山杨氏葫芦雕刻第五代传承人杨秀文老师,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一进门,队员们便被陈列的葫芦雕刻作品深深吸引。这些葫芦色彩鲜艳,雕刻精细,每一件都透着匠心。杨秀文老师现场展示葫芦雕刻技艺,专注刻画龙鳞图案的过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老师手中的刻刀游走间,龙鳞渐显,原本静态的龙仿佛瞬间有了动态感,栩栩如生。更让队员们受益匪浅的是,杨老师讲解道,龙的鳞片并非大小一致,而是会根据在龙身体的不同部位而变化。这一细节展示,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中蕴含的严谨与智慧,明白了每一处雕刻都承载着工匠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也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精妙所在。
杨老师为人和蔼又幽默,在交流过程中,他用风趣的语言解答队员们的疑问,传授葫芦雕刻知识,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队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满满。原本计划的采访,也在边看葫芦作品边提问的过程中自然完成,杨老师细致地介绍了部分作品的雕刻细节和背后的内涵寓意,让队员们对泰山葫芦雕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非遗传承人向队员们讲解雕刻细节 刘钰芮摄
为助力非遗推广,团队提前精心设计制作了一些文创产品。钥匙扣设计简洁,仅有葫芦图案和“泰山葫芦雕刻”六个字,挂在包上既不张扬又具辨识度;扇子则考虑到不同受众,一款绘有大眼睛笑葫芦和小动物,既贴合幼儿园儿童的喜好,又因队员们动物医学专业的背景,暗含着青年学子围绕非遗、助力传播的心意;另一款仿漆扇印有“泰山葫芦雕刻”毛笔字,巧妙呼应了非遗文化的融合联动。收到文创的杨老师称赞队员们用心,并回赠了自己定制的葫芦挂件,这份互动让队员们备受激励,更坚定了传播非遗文化的决心。
队员向非遗传承人赠送文创 刘钰芮摄
活动尾声,队员们在社区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花开齐鲁石榴红,泰山和合一家亲”展厅及泰安市泰城清真寺,通过生动详细的介绍,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切感受到社区文化的丰富多彩。
队员们在展厅内认真聆听讲解 刘钰芮摄
此后,队员们带着此次寻访的收获走进幼儿园,向孩子们讲解非遗知识,介绍泰山杨氏葫芦雕刻,鼓励他们长大后主动寻访、保护和传播非遗。
队员向孩子们介绍泰山葫芦雕刻 张晓楠摄
队员给孩子们讲非遗知识 张宇涵摄
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触摸非遗魅力,更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好非遗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国家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而青年一代的参与,更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团队成员合影 张晓楠摄
(通讯员 张宇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