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8 月 22 日讯(通讯员 崔智恺)近日,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环保续航 青春引擎” 实践服务团的青年学子,赴山东省临沂市、东营市、淄博市等多地,以 “传理念、察实情、办实事” 为脉络,通过 “理论宣讲 + 实地调研 + 实践服务” 的多元形式,探索环保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出征合照
科普先行:传播绿色理念,唤醒环保意识
实践团首站聚焦 “理念传播”,在各地社区、广场设立宣传点,通过发放《家庭环保手册》《垃圾分类指南》等材料,结合生动的科普宣讲,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民众易懂的 “环保小贴士”。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发放环保宣传材料
“您知道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吗?其实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 1 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在东营市的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内,实践队员手持宣传手册,向馆内工作人员讲解环保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发放环保宣传手册,向群众游客普及了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环保知识。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一位旁听的老大爷表示:“以前对环保不太了解,听了你们的讲解,我明白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以后我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讲解环保手册
在泰安市八仙桥街道的暑期课堂,团队为小朋友们讲解了环保的意义,并告诉小朋友们该如何做到环保。通过对比粮食浪费数据与贫困地区缺粮现状,引发同学们对 “光盘行动” 的深刻思考。“宣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让大家意识到,环保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团队成员在总结中写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课堂开展环保知识宣讲
调研筑基:洞察环境现状,倾听民众心声
为精准掌握各地环保痛点,团队以 “实地调研” 为抓手,在山东各地开展针对性问卷调研与走访观察。
在临沂市,队员们在社区发放《生态保护认知问卷》,重点了解居民对湿地保护、水资源利用的看法;在淄博市工业区周边社区,通过入户访谈记录群众对 “工业三废” 治理的建议;在聊城市农村地区,则聚焦农业面源污染,调研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实际情况。“一位乡邻说‘现在河水比以前清了,但还是担心孩子喝的水不够干净’,这让我意识到,环保工作既要见成效,更要暖民心。” 生物科学专业的实践队员在调研日志中感慨。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收集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区收集居民对环保治理的建议
团队共回收有效问卷 117 份,整理出 “垃圾分类执行不到位”“农村污水排放不规范”“环保设施利用率低” 等 12 类问题,为后续实践与政策建议提供了扎实依据。
行动聚力:践行环保承诺,守护一方洁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以 “清洁行动” 为落脚点,在各地开展 “大扫除” 志愿服务。在临沂市郯城区的乡村道路旁,队员们带着扫帚、夹子清理沿街的垃圾,将乱堆的废旧物品分类整理,联系回收站进行环保处理;在淄博市沿街,针对行人遗留的塑料垃圾,团队分片清扫,并用垃圾袋制作 “环保警示旗”,提醒市民 “带走美好,不留垃圾”。“当看到原本杂乱的街角变得整洁,大爷大妈们竖起大拇指时,所有的汗水都值得了。” 团队负责人说。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
图为实践队员在临沂市郯城区乡村道路旁清理垃圾
青春续航:总结实践经验,共绘绿色蓝图
实践期间,团队发现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样重要:城市社区更需强化 “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农村地区则亟待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落地”,而青少年环保教育是 “长效之计”。
“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环保不是口号,而是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坚持。” 实践队员表示,团队将整理调研数据形成《区域环保现状分析报告》,结合专业知识提出针对性建议,并计划在校园内发起 “环保接力” 活动,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其中,“让‘绿色种子’不仅播撒在山东大地,更扎根在每个青年心中,用青春力量为生态振兴续航。”
从理念传播到实地行动,这支 “环保先锋队” 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热情传递担当。当青年力量与环保事业相遇,当点滴行动汇聚成河,必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持久的 “青春引擎”。
撰文 | 崔智恺
图片 | 青岛农业大学 “环保续航 青春引擎” 实践服务团
审核 | 王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崔智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