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艺风韵蕴自然,童心如诗绘科学——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在仙都镇仙都中心小学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自然科学系列课程

发布时间:2024-07-15 16: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伍功媛 付江滢)为响应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号召,7月9日,集美大学师范学院“青春沃土”实践队在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仙都中心小学,以自然科学为切入口,以生为本开设系列课程。实践队队员们发挥师范生优势,以独具匠心的课程设计,为仙都中心小学的学生提供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们在观察、实践与思考中感受自然魅力,提高科学素养。


杯间光影再流转,纸上绿意润童心

小小纸杯,内有乾坤。实践队队员李柏恺、林佳佳精心设计“纸杯光影”课程,围绕“森林的功能”“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如何保护森林”三大核心板块展开。实践队队员以国民动漫《熊出没》作导入,点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对森林资源的深刻思考。队员李柏恺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森林作为“地球之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课程聚焦于森林资源锐减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现实生活相接轨,让学生反思作为儿童如何保护森林并于生活中付诸实际。“纸杯光影”理论课程方面成效斐然。课后,不少家长反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同时告知父母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队员李柏恺在课堂上介绍森林的功能。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 沈景仪 供图

而“纸杯光影”课程最为突出的部分在于“纸杯投影仪”的制作环节。四十八位学生在实践队队员们的指导下,利用简单的材料——纸杯、剪刀和画笔,热火朝天地制作“独家定制”的纸杯投影仪。“老师,请问剪这里对吗?”“老师,请教教我!”稚嫩童声此起彼伏,手中画笔肆意挥洒。这一创意无限的实践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将自然科学原理与环保理念巧妙结合。课程尾声,教室的白墙上出现了许多投影,或兔子,或树叶,或云朵……每一个投影后都是一张学生们带着成功欣喜的笑颜,稚气又灿烂。在“纸杯光影”中,学生们通过投影仪投射出的光影效果,探索“光沿直线传播”的科学原理,在心中种下了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种子。

图为孩子展示“纸杯投影仪”。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 沈景仪 供图

“青春沃土”实践队队长严沪欣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纸杯光影’这类寓教于乐的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融入对环境的思考,进而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每一个小小的‘纸杯投影仪’,都是我们对绿色未来的美好期许。”


夏风阵阵生能韵,风车架架绘童梦

风车轻旋,绘童年旧忆;风能流转,成天地新韵。为保证“风韵车艺”课程质量,实践队队员高怡婷、付江滢在课程开始的前一天对课程内容进行预演与精细打磨。课程在学生们对风能资源的好奇中拉开帷幕,实践队队员高怡婷以风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们的思考,并对风能与风力发电概念进行科普,介绍了风力发电的基本类型。从广袤的陆地到浩瀚的海洋,一张张风力发电厂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惊叹风力之余,对风能资源形成了更为深刻、直观的理解。“风韵纸艺”课程紧扣自然科学的主题,聚焦风力发电机的科学原理,兼重风力发电的环境效益,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在实践队队员们生动浅显、清晰易懂的讲解下,不少学生不禁连连点头感叹“风可真是大自然的好朋友”。

图为实践队队员高怡婷展示制作枯叶风车的材料。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 沈景仪 供图

课程的实践部分“制作风车”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在实践队队员们的指导下,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特色风车。枯叶、枯枝制成的风车,随风转动再显生机活力与自然韵味;水瓶与雪糕棒的结合,是环保的具象化,以童趣重写旧物新生;色彩斑斓的卡纸与竹签相碰撞,材料简单却独具特色。手中各有特点的风车随风旋转,转动片片欢声笑语。学生们通过小小的风车感受到风能的这一自然资源的具象化,深刻领悟了风力发电的科学原理,通过在实践中思考,增强其自然科学素养。

图为孩子展示“风车”成果。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 沈景仪 供图

一方净土,两支粉笔,三尺讲台,数次课程。“青春沃土”实践队通过打造自然科学课程,融入对环境的思考,以寓教于乐、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魅力,为华安县仙都中心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注入活力。在未来,实践队也将围绕“环境教育”与“和美乡村”两条主线开设系列课程,用身体力行浇灌华安县仙都中心小学的幼苗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付江滢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48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