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逐夏而行”志愿服务队“三下行”特色“N+1”科普课程一:五彩童心虹吸现,奇趣实验启未来

发布时间:2024-07-15 01: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9.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谭小丫 戴雨荷 杨伊) 科普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广巫溪县科学普及教育,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创新思维,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夏而行”科普送教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7月11日下午走进巫溪科技馆,开展“神奇抽水机+彩虹泡泡龙”趣味实验,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实操性方式,激发同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科技思维。本次课堂由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志愿者刘亿主讲,研究生志愿者张庭芳、刘龙诗协助。

(图为研究生志愿者向同学讲述虹吸原理  杨伊摄)

上抽下送,奇观虹吸现。只见明明吸管没有莫过水面,水还是哗啦啦的随着吸管转移到底部的杯子里。这一奇怪的现象马上吸引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志愿者刘亿由此用问题引导课堂“神奇抽水机神奇在哪里呢?”“液面低于吸管是怎么被吸到下面的杯子呢?”,启发同学们的思考,并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简易抽水机的动态图。看着台下同学们抓耳挠腮的思考着,讨论着,刘老师大手一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风趣幽默的语言揭晓了这奇怪现象的原理,原来“神奇抽水机”是利用了虹吸现象,吸管中的液面高度差会产生压力差,从而使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图为研究生志愿者指导同学完成“神奇抽水机”  杨伊摄)

理论铸基石,实践出真知。基于模型演示和基础原理讲解,志愿者刘亿带领同学们根据既定步骤,鼓励创设自己的“神奇抽水机”。制作之初,同学们陷入难以统一理论与实践的困境,但在志愿者的帮助和不断尝试下,同学们校正操作,优化设计,最终成功制作出自己的“神奇抽水机”,可食用色素的使用也让“抽水机”中的水熠熠生辉。一汩汩“涓涓细流”在吸管中升降变化,同学们也被这神奇的“虹吸魔术”心神相牵,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此次趣味实验中得到充分发展。

彩虹炫彩映晴空,泡泡龙舞动童趣梦。紧接着是第二个趣味实验——彩虹泡泡龙。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带领同学们通过剪裁塑料杯、覆盖纱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料、搅拌含有洗洁精的水等步骤,最终吹出了五彩斑斓的泡泡龙。一瞬间,课堂变成了彩虹色,像彩虹面包里面的彩虹云朵一样,轻飘飘的躺在桌子上,或者悄悄的爬上小朋友们的手臂。“哇塞!”“你看我吹的泡泡龙好漂亮!”课堂上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彩虹泡泡龙,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图为学生吹彩虹泡泡龙  杨伊摄)

寓教于乐理当行,意趣横生学无疆。此次趣味实验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科学的魅力,还让他们了解到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如何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水膜,以及泡泡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次“神奇抽水机+彩虹泡泡龙”实验课程,围绕“色彩+科普 ”搭建实践探究平台,通过“制作抽水机”和“彩虹泡泡龙”两个科学实验,让学生掌握“虹吸”“张力”的科学概念,同时,课堂深度融合美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启发同学们跨学科学习,将所学所获与具体运用相统一,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奥秘。

科普使命,责任在肩。“青春飞扬·逐夏而行”志愿服务队致力于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双减”政策下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让科学普及的火炬传递,国家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俊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