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路科学梦,创新沃土育新苗 ——重庆师范大学“青春飞扬·逐夏而行”志愿服务团队“三下乡”科普送教活动纪实三

发布时间:2024-07-15 00: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青春飞扬·逐夏而行”志愿服务团队   阅读 5.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刘俊伶 钟汶含 戴雨荷 杨伊)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百舸争流,千帆竞渡,7月13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夏而行”科普送教志愿服务队,带着对青少年科技未来的深切关怀与期许,以满腔热情与专业素养,前往巫溪科技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寓教于乐的科学实践活动。

牙签“站立”展奇趣,河豚“生气”大揭秘

7月13日上午9:00,巫溪科技馆内,一场独属于孩子们的自然奥秘探索正在进行。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志愿者冉茂浇化身大魔术师,以奇妙的手法手法,带领同学们“驯服”了平凡的牙签,让它们在水中悠然自立。从科学思维、科技实践、创新创造、互助学习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精准教育,解开了水面张力的神秘面纱。这一平时被忽略的自然力量,在此刻成为了连接科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科学的趣味性、科普性。随后,河豚鼓胀实验再掀高潮,装着白醋、小苏打的扁扁气球在拍打的一瞬间,鼓鼓的涨大,像极了生气的河豚,在一声声惊叹声中,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物质碰撞鼓胀的奇妙现象,成功地将自然现象与科学原理相结合,让学生们明白了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就在身边的道理。

(图为“站立”的牙签实验与“生气的河豚”实验部分现场活动照片  杨伊摄)

果蔬变身电力站,安全探索无极限

7月13日上午11:00,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志愿者詹英格以讲述奇妙电路变化的创意视频启幕,将“橘子充电的秘密”作为本课引人思考的疑问,引领着孩子走进科学殿堂。实践探究动手试,探索之旅不止息。孩子们一手拿起导线、一手拿住蔬果,化身为小科学家,组装起果蔬电池,探索不同果蔬的发电奥秘,串联电路与多样液体的尝试,更是增添了几分科学乐趣。实验尾声,研究生志愿者以文采斐然之语,解析果蔬发电原理,化繁为简,让孩子们领略科学之美。同时,研究生志愿者詹英格不忘安全用电教育,寓教于乐,守护孩子们的探索之路。

(图为动手进行果蔬电池实验部分照片  杨伊摄

自造飞翼梦启航,直上昊空寻梦想

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对于“飞”的探索,永远都对万里苍穹怀揣尊崇,不断追寻着那更为广阔的视野与自由的翱翔。今日,7月13日下午,这份沐浴在科技微光下的梦想,在巫溪科技馆中得到无限延续。课堂开始之初,航空宣传片震撼上演,飞机划破长空,唤醒了学生心中飞翔的渴望。研究生志愿者张庭芳通过互助式教育、问题引导、细述原理,亲授技艺,将学生的目光紧紧地吸引住。创新永无止尽,研究生志愿者张庭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制作出一座独一无二的飞机模型。此刻,教室化身小小航空站,身为工程师的小朋友们,讨论、实践、合作,空气中处处都是探索与创造的气息。

(图为进行“动力飞机”科技比赛部分活动照片  杨伊摄

科学研究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宏伟事业,而科学普及就是推进科研创新的“细雨甘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志愿者们以行动诠释科学精神的真谛,鼓励学生们敢于创新、乐于实践,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科学精神的未来栋梁。展望未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夏而行”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承初心,携手更多青少年,在科学的征途中勇往直前,共同书写属于中国青少年的科技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俊伶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