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刘俊伶 钟汶含 杨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理念,积极响应并落实“双减”政策,推动《重庆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技能的培养,满足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迫切需求,2024年7月11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夏而行”志愿服务队踏上了前往巫溪县的旅程,开展为期七天的“科创筑梦·助力‘双减’”暑期“三下乡”科普送教活动。当日上午11:00,该团队抵达巫溪科技馆,成功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博士科普知识讲座——假如国宝会说话。
本次讲座以有趣的熊猫提问开始,由唐中华老师带领着巫溪的小朋友们走进熊猫,认识熊猫,科普熊猫的动物地位、分布地区、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各方面知识。
(图为唐老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大家猜谜语 杨伊摄)
讲座之初,唐老师以生动活泼的语气将小朋友们的注意吸引过来,一句“身披黑白棉袄,模样像只狗熊……”更是让大家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这谜语背后的动物究竟是什么。随着唐老师的一声“讨论时间结束”,同学们端正的坐好,不约而同地回答着谜底——大熊猫。
(图为唐老师向学生提问关于熊猫的地位,学生起立回答 杨伊摄)
以此为切入点,唐老师接着向同学们提问,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大熊猫的地位、数量等等。同学们高高地举起小手,情绪饱满的回答着正确答案,准确的说出了大熊猫的相关许多知识,甚至还站起来举起话筒向老师侃侃而谈自己对于熊猫的了解,让整个讲座活络起来,同学们在有趣的对话中了解了更多关于国宝的知识。
(图为同学们认真思考学习关于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杨伊摄)
接下来,来到了本次讲座的重中之重——了解大熊猫的食性和形态特征。唐老师先是以熊猫界的明星“花花”出发,让大家仔细观察花花的皮毛颜色,四肢和爪子等等。而后以小组讨论回答的方式,让大家畅所欲言,有人热情举手、有人直接站起来,一步一脚印,一棒接一棒,你一句“大熊猫喜欢吃竹子!”“大熊猫是食铁兽!”,我一句“大熊猫的咬合力很强!”“大熊猫还会吃胡萝卜、苹果呢!”,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对于大熊猫的科普知识更加熟悉和理解,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图为唐中华老师讲解相关大熊猫知识 杨伊摄)
不知不觉,本次科普知识讲座也接近尾声。唐老师以大熊猫的多样图片配上有趣的话语,以“小小国宝成长记”的讲故事手法,向大家娓娓道来了关于大熊猫的成长史,从大熊猫分娩孕育新生命,到小小的一百来克的新生幼崽诞生,再到幼崽扛过自然界各种风雨艰难成长存活,最后成长为一只健硕的成年大熊猫。
(图为学生对于唐老师的讲解提出新问题新看法 杨伊摄)
大熊猫科普旅的最后,唐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大熊猫现在的生存困境,濒危状态,通过野生大熊猫和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多方面比较进而引出本次科普讲座的关键一点——如何保护大熊猫。并再次强调了大熊猫作为我国特有的活化石国宝,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大自然。
唐中华老师指出:“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科学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尤其值得重视。想要学习好科学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开展本次科普讲座就是为了在同学们心底埋下研究科学知识的种子。”
绵绵细雨化微风,科学教育固根本。科学教育是推动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只有打好底层壁垒,才能在今后培育出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报效祖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俊伶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