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师三下乡:畲光流转 舞狮传承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郑欣欣 田雨欣)畲光流转,舞狮传承。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畲汉两族民族团结,深入了解畲族特色民族文化活动。7月10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萤火探兴”实践团12位成员,来到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半埔畲族村半埔小学观看学员们舞狮。本次实践团的活动旨在宣传半埔畲族村的舞狮文化,把畲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舞狮身影吸眼球,匠心独运展风采
上午七点,“萤火探兴”实践团12位成员到达叶潭镇半埔小学后,共同观看了一场畲族的舞狮表演。在观看过程中,实践团新媒体宣传组组员对舞狮表演的全过程进行了拍摄。在开始舞狮前,舞狮的学员们首先会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先扎稳马步、接着认真练习舞狮的基本功、随后进行跑圈,最后才开始正式舞狮。在观看舞狮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当地的舞狮表演较为独特,学员们会插入一小段有趣的戏剧表演。据了解,这是学员们在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驼背佛这三个角色,来演绎西游记中唐僧上西天取经的一小段故事。
图为学员扮演孙悟空、猪八戒、驼背佛演绎故事。李煜豪 摄
学子对话苦乐伴,绽放青春光彩颜
学员们表演舞狮结束后,实践团调研组组员对学员们进行采访,询问学员对于开设舞狮课程的看法和态度。通过采访,组员了解到他们从小看舞狮长大,对于舞狮,他们怀有深厚的感情,当村里提供免费学习舞狮的机会时,他们便向两位瑞狮团的师傅报名。调研组的组员还得知,学员们学习舞狮的时间其实并不久,学习的过程却很累很辛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从未想过放弃,并且学会了坚持,成就感满满。学员们向调研组的组员表示,学习舞狮的过程,也是他们自身成长的过程,给他们的青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舞狮也是畲族的特色,他们非常想要传承下去。
图为采访半埔小学学生 李煜豪摄
心声流露传深情,共话传承续华章
采访完学员后,调研组的组员首先对瑞狮团的两位师父进行了采访。组员们从蓝东福先生的自述中了解到,在年初,蓝东福先生就曾与大师兄、村委书记刘伟雄和半埔小学蓝校长进行沟通讨论,希望能够在半埔小学招收学员学习畲族的舞狮,将当地畲族舞狮文化传承下来,发扬光大,走遍各地。从蓝东福先生的回忆中,组员们感受到了蓝东福先生独立自强的精神。据他所说,他6岁开始学习舞狮,16岁时就在广州、深圳等地“讨生活”,多年来的舞师学习经历和闯荡经历让他意识到较早提高自我独立意识的重要性。蓝先生这种独立自强的精神成为他立志传承畲族舞狮文化的源动力。
接着,蓝东福先生围绕畲族舞狮历史、畲族舞狮训练和畲族舞狮文化三个方面对半埔畲族村舞狮文化进行详细介绍。从他的介绍中,调研组组员了解到,蓝家舞狮的特点与畲族迁徙的路线有关,蓝氏迁徙是一个从河南到江西再到兴宁,最后到达半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蓝氏吸收了不同地方各具特色的文化,例如舞狮中的“瑞”字就源自江西。舞狮团的成员针对学员们平时的舞狮训练向组员们传达到,他们早晨五六点的时候就会围着村子或到镇上跑步,到了早上七点半、下午四点半这两段时间,就开始进行集中学习。从简单的基本功做起,先扎马步,后随着水平的提升,依次增加难度,进行打功夫、单杠、大刀等练习。关于畲族舞狮文化特色,蓝师傅说道,畲族舞狮总共有三十多套。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是舞狮者在进行表演时,有一位戴着面具的指引者,对舞狮者进行招引。据悉,这是融入了西游记中的故事,让观众更好地体会到西游记中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在服饰穿着上,当地的舞狮也极具特点,舞狮者腿绑红色的绳线,象征吉祥如意。
当实践团成员提及在传承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时,蓝师傅回答道,他们没有遇到困难,即便有时会遇到困难,他们也会怀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去克服困难,为传承畲族舞狮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最后,蓝师傅提出,希望传承的种子能够茁壮成长,将半埔畲族舞狮文化发扬光大!
图为采访蓝东福先生 李煜豪摄
畲光流转,舞狮传承。“通过本次活动交流,让我对畲族舞狮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对畲族舞狮文化传承人也感到敬佩,他们的民族文化传承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实践团成员田雨欣说。团队成员表示,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中,将会积极宣传畲族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友好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欣欣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