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糖嘞!破铜烂铁,换糖嘞……”“下周就有一批货从义新欧班列送欧洲去了!”这是义乌这片土地上生发出的两种声音,从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鸡毛换糖,到创造“买全球、卖全球”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义乌发展的成功密码是什么?为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下的义乌如何应对新形势和挑战,2024年7月7日,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看‘浙’里 浙‘YOUNG’潮头勇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省义乌市进行实地调研。实践团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研学主题,将思政课课堂放在义乌市城市规划中,在参观学习和主题交流中探索义乌发展的成功密码。
图为 “乡村振兴看‘浙’里 浙‘YOUNG’潮头勇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合影
听“发展历程”。实践团在展馆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义乌发展历程。“义乌的历史要从鸡毛换糖的故事说起,义乌在以前因为资源匮乏,出现了这样的一批人,他们用红糖、针线等物品和别人交换鸡毛等物品”,实践团同学在“鸡毛换糖”雕塑作品前驻足观看,“他们就是在一声声拨浪鼓和叫卖声中发展起来的”,实践团成员感叹道。“敲糖帮”在历史上不仅是这样的一群人,还是改革开放后另一群人的缩影。义乌“兴商建市”的探索要从谢高华书记讲起,实践团在思政课实践前通过资料查找了解到: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和县政府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路灯,在全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开启了市场经济的闸门。这堂思政课中的发展成就就是最生动、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实践团成员通过沉浸式观展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内涵。
图为 义乌城市规划馆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义乌历史
思“发展经验”。实践团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莫名其妙 无中生有 点石成金”这12个字。“无中”是如何“生有”,“点石”是如何“成金”的?实践团成员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下一步学习。实践团参观“图说发展”篇章时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的快速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中也面临着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瓶颈”讲解员指向了2005年的图标数据。实践团了解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2006年在义乌调研时,将发展比喻为“小孩子成长太快,但是衣服太小”“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这是习近平对义乌发展的把脉开方。
图为 实践团成员了解义乌智能光伏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内容
讲“义乌发展”。实践团在参观和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分成了两个学习组进行微课分享。第一组成员根据义乌历史发展进行讲述,课前根据教材和搜集的资料撰写宣讲稿,在讲稿的基础上结合展示馆的内容将输入学习和输出宣讲结合起来,让课本知识和实践内容充分融合。第二组成员根据义乌发展经验内涵进行讲述,以《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为辅助阅读教材,以鲜活生动的发展实践成就和数据展现义乌发展的蓬勃生机。两组同学在讲解后分别针对对方宣讲内容提出了建议,学生也从宣讲中更加理解了“义乌发展的成功密码”。
图为 实践团指导老师们在现场为同学们讲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成就
随着实践团在义乌市调研和交流的深入,成员们对“义乌发展经验”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鸡毛换糖”的老故事到“买全球、卖全球”的现代化市场格局,义乌的发展体现着浙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更让成员们深刻领悟了“八八战略”的科学指引作用和强大生命力。实践团将以本次义乌之行为契机,继续用眼观察之江发展成就,用心感悟真理伟力,跟随足迹看之江发展,将思政课搬进“展馆”,让思政课堂的知识“活起来”,学懂理论讲好之江发展“浙”里故事!(文字编辑 陈鑫 何彦均,图片编辑 阮漫漫 赵嘉颖)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陈鑫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