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科学子在桃源垄上,植都市星火

发布时间:2025-07-03 00: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家仪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2日上午九点,为向当地文旅产业提供精准分析与策略建议,广东科技学院赴东坑镇“都市桃源”文旅融合突击队调研小组,来到“丁彭黄”片区,通过走访调研、座谈访谈等方式与基层村民开展直接交流。

走进东坑镇丁彭黄片区 读懂千年木鱼歌文化

近年来,东坑镇主要通过“三个注重”来推动“丁彭黄”片区典型村建设。一是注重规划。瞄准乡村韵味定位,将“丁彭黄”片区打造成现代城市“桃花源”。二是注重规模性和整体性。将“丁彭黄”三个村的水系、路面打通,同时从整体上把握三个村的风貌,将整个片区连成一片。三是注重镇村联动。以“镇级统筹推动、村级支持配合、群众拥护参与”为工作理念,推动片区综合建设。目前,“丁彭黄”片区已经成为城市大公园,乡村韵味更加浓厚。

图为马腰岭山体公园下月明湖景致一隅。   罗庭锋供图

走访“邓师傅理发”,感受从传统小镇到非遗舞台的蜕变

挂着“邓师傅理发”的木牌的小屋子传出了推子运作的嗡嗡声。调研团队循着邓师傅的职业视角与记忆脉络,深度体察文旅融合战略在东坑镇的具象化演进历程。访谈的过程中,邓师傅清晰的记着初来东坑的时间。当被问及村庄的变化,邓师傅指向店外新铺成的小路:“在这里的这十多年啊,村子的变化真的很大。以前这些地方都没有这么好的路的。”在了解后,小组成员得知黄屋片区的道路因乡村治理而焕然一新。他们借此话题继续深入,谈及乡村治理中的文旅融合活动。政府部门因地制宜,以木鱼歌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体验为发展契机,定期举办木鱼歌表演。每逢演出日,戏台周边便聚满了闻讯赶来的村民,非遗文化在全民参与中换发生机。

在本次访谈的最后,邓师傅虽未提供具体的意见,但他表示,非常希望政府能继续开展相关文旅融合活动,让东坑小镇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

图为调研组成员与理发师邓师傅的访谈场景。 罗庭锋供图

探访月明湖商户 观察从鱼塘到桃源的民生视角

与店主和当地游客的对话无疑是本次访谈之旅的意外之喜。在走访至月明湖处,小组成员了解到店主和当地游客一直在为片区做着文旅宣传。随后小组成员通过与店主和当地游客的访谈得知丁彭黄片区的大变样。黄屋曾经的“小破鱼塘”经改造后成为栈道环绕、景色宜人的月明湖;非遗“木鱼歌”进行的非遗活化与跨界合作,让老曲目生长出新玩法,不仅进校园,还获多家媒体报道,成为丁彭黄片区文旅融合新的文化标识。

“深圳游客专门来逛,很多人周末车位都找不着噢!”店主谈及马腰岭山体公园周末车位难求,十分热闹,且店里的生意也随着游客的到来红火起来。在访谈结束之际当地游客还为小组成员分享经验,支招宣传:不只月明湖处处藏景,栈道、古围墙以及宗祠都独有韵味和特色,应不分群体游玩,不同时段、不同年龄在此交汇,以“都市桃源”适配全年龄段游玩需求:老人享静,年轻人寻趣,自然交融。为队伍揭开丁彭黄片区文旅全龄化发展的民生逻辑。

图为调研组成员与当地店主和游客的访谈场景。罗庭锋供图

于丁彭黄对话村民 悟片区融合发展心得

受访者们表示“都市桃源”文旅融合突击队的到来为丁彭黄片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队员们通过与村民和商户的访谈中也收获颇丰,他们表示自己对丁彭黄片区文旅融合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今日的对话让队员们读懂:乡村文旅的破题点在旧场景生长新可能;乡村文旅的生命力在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更在文化与生活的共振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家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