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孔尚泽 张敏悦 刘素雅 贺安然)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大潮中,众多心怀桑梓的新农人,成为乡村发展的活力源泉。2024年7月12日,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刘素雅、贺安然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探寻新农人刘其坤、刘其富兄弟助力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
社会实践团去往田地考察。(卿芸摄)
刘其坤、刘其富兄弟早年在外闯荡,事业有了些起色。但一想到家乡,心里就放不下,他们响应国家政策和党的召唤,决定回家干点儿实事。刘其坤实诚地说:“咱家乡的土生咱养咱,咱现在日子好了,不能忘了根,得回来给家乡变变样。”就这样,兄弟二人扎进家乡土地,当起了新农人。
投身乡村振兴过程中,他们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把地承包下来,规模化、专业化种上玉米、花生、仙草、西瓜、土豆这些特色的农产品。刘其富咧着嘴说:“种地嘛,也没啥特别玄乎的,就是得多学多问,跟专家取经,把那些好技术、好法子用到地里头,好好把地伺候好。”他们科学规划种植,又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土地利用效率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也好了,那些撂荒的地又活了起来。
社会实践团与刘其坤进行深入交谈。(李欣语摄)
他们心里还想着给乡亲们谋点福利,给村里的老人们提供了干活挣钱的机会。刘其坤实实在在地讲:“都是一个村的,看着老人们平时闲得慌,也没啥收入,咱就想着把大家叫到一块儿,有活干、有钱挣,大家日子都能美美的。”他们合理安排老人的工作,既保证干活的效率,又照顾到老人的身体和能力。
在兄弟俩承包的土地上,老人们一边干活一边唠嗑,有说有笑。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开开心心的,还能和老伙计们做个伴,不那么孤单。
虽然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今年 6 月又赶上暴雨遭了灾,项目赔着钱。但是有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帮衬,他们还是很有信心,先把路这些基础设施弄好。刘其坤拍着胸脯说:“再难咱也不能亏了老人,工资一定按时发,说话得算话。”
社会实践团与新农人在花生地里调研交流合影。(张敏悦摄)
另外,他们在种好地的基础上,又搞起了野生山花蜂蜜、冷水鱼塘养殖这些特色产业,还打算以后把生态农业和旅游养老服务合起来,让城里人来这有个好玩的地儿。刘其富美滋滋地憧憬着:“咱就想把家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城里人也来咱这耍耍,知道咱九龙村,把咱村名气搞大。”他们也通过网络宣传村里的特色产品和好看的风景,想把市场打开。
刘其坤、刘其富兄弟以朴素的情感和扎实的干劲,扎根家乡土地,诠释了新农人的担当,为乡村振兴出了力。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好榜样,相信会带动更多的人投身乡村建设,共同画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画,让乡村变成幸福的家园,让田野充满希望。
通过这次调研,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变化,也被刘其坤、刘其富兄弟等新农人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所触动。社会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这些新农人为榜样,努力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未来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乡村的广袤土地上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覃馨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