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摞书,一盏灯,从晨光熹微到暮色苍茫……作为扎根一线的教师,她始终不忘初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和出色的科研人。从教24年,她以温情对待学生,用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陈海华,工学博士,现任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省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省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2023年获评“青岛农业大学最美教师”称号。曾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项,教研项目30项,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70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被评为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指导学生获“创青春”“挑战杯”省级大赛一二三等奖7项,优秀学位论文18篇。
教之有道,育人有方
古训有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以国强。”24年的教育历程,陈海华用爱心、用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坚守教学第一线,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真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拓展视野的光荣使命,言传身教诠释教师的真谛,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无限的人生。教学同时,陈海华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在不断学习与思考中总结经验,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副院长,陈海华结合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双语授课特色,以更高的标准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的国际交流水平和综合素质。针对研究生培养,陈海华开创讲吧模式,邀请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研读的论文文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她认为,学会对某一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和分享给别人,是学生应该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这种学习模式既有助于锻炼学生深入研读学术论文,又培养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板书能力,可以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我乐于教学,勤于教学,这是我能够做的,也是我应该做的。在‘最美教师’这个称号的鼓舞下,我将继续努力,用心做教育,用爱做人师。”陈海华如是说。二十四年的教学生涯,陈海华默默奉献,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培育万千桃李,践行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深耕细作,勤学无疆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明显多于中国创造。虽然起步晚、基础薄弱,但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为了提高我国自主创新创造能力,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给了我坚持科研道路极大的激励。”热情投入科研工作中,陈海华提出,“科研工作就是从跟跑到并跑,最终实现领跑的过程”。在江南大学求学之时,有幸遇良师,中国食品科学领域的奠基人许时婴教授对彼时还是学生的陈海华无私传授和悉心指导,帮助陈海华克服了学业上的困难,也为她埋下了一颗奉献自己、照亮新人的种子。
毕业回校后,受许时婴教授影响,成为一名教师的陈海华毅然决然担起了科研领跑人的重担。从2009年指导学生有关《非肌肉蛋白对淡水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开始,到2023年8月的《Understanding the digestibility of wheat starch-caffeic acid complexes prepared by hot-extrusion 3D printing technology》论文的发表,十四年的光阴,陈海华密切关注领域热点和前沿研究,为科研事业和教书育人燃烧自己,带领一批又一批年轻学生以优秀的新一代科研人员的身份走上服务社会的舞台。在陈海华的带领下,曾经站在科研大门仰望先辈、心生敬仰的年轻学生们,后来也有了自己的一方科研天地。
岁月的沉淀带来的是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从后生到前辈的转变,然而不变的是,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始终在陈老师身上熠熠生辉。陈海华回忆起,一次她的学生在投稿SCI论文一审时被专家驳回,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带领学生们争分夺秒地修改论文,回复了60多页修改说明,最终论文在二审时被专家认可,得以成功发表。“回复的这些说明比论文本身的内容都要多。”陈海华笑着说道,“一篇成功的论文背后所隐藏的努力和汗水,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研究的过程远比结果更深更广。所以我常说,科研工作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终点、需要时时刻刻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学会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严中有爱,良师益友
赤诚栽培生栋梁,桃李遍开香四方。科研工作中的陈海华虽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但生活中却充满温情。她常常会细心发现学生的压力并及时开导,关爱学生身心健康。“记得之前一次生病,陈老师每天都会发信息或者当面关心我的身体状况,叮嘱我注意忌口的食物,提醒我注意天气变化,这样细致的关心,除了父母之外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到。”陈海华的研究生栾茜玉动情地回忆道,“陈老师还非常尊重我们,注意培养我们的信心,大家聚在一起时,她非常善于发现我们的优点,常常表扬和鼓励我们,她的言行举止时时让我们倍感温暖。”对于学生而言,陈海华既是学业上的引路人,又是生活中和蔼可亲的长辈和无话不谈的朋友,她的句句叮嘱字字关怀,如春风般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陈海华来说,科学研究无止境,教书育人亦无止境,繁重的工作常常让陈海华工作到深夜,她却乐此不疲,并严格规划。“陈老师对时间的规划甚至可以精确到分钟,今日事今日毕,常常凌晨两点才休息,六点就要起来工作了。”由于陈海华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学生们从不觉得她的要求过高,反而常常反思和勉励自己。“陈老师要求我们八点到实验室,自己却早在六七点就开始忙碌了。但无论工作有多忙,陈老师都坚持去实验室指导我们,仔细发现各种问题并及时纠正。”栾茜玉说。大部分时间里,陈海华与学生朝夕相处,全心投入到科研与教育,只有偶尔的空闲时间才得以陪伴女儿和家人。陈海华始终做到了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她用亲身力行影响着学生们,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坚定的科研工作者。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就是陈海华,一名高校教师、一名科研人员,发挥自身定力、保持学者本色、发扬奉献精神,用点滴言行践行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诠释着为人师者的初心与誓言。回忆过去,她感谢曾经所经历的一切,成就了如今的自己;展望未来,她仍坚守教育初心、勇担筑梦使命,希望在教育、科研工作中不断创造佳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