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南京11月9日讯(通讯员董嘉乐 夏德铸 朱莹莹)为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及成效,不断加强精准资助,大力推进资助育人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激励广大受助学生奋发自强、立志成才、感恩回馈、为国奉献。2023年上半年网络通信学院开展了“苏乡永助”资助育人主题教育活动。本次主题活动,我院积极宣传发动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选拔,累计参与师生共计244人次。经过学校老师评选和文件要求,我院推选出“江苏资助宣传大使”1名“江苏优秀资助工作者”1名。
一、紧紧围绕主题,明确活动目的
网络与通信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苏乡永助”为主题,以扎实的资助工作为基础,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培养受助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让受助学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推动各年级各班级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以网通学工教师团队和网通资助大使牵头广泛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和学校资助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积极围绕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资助育人活动,探索构建富有网通特色的资助育人体系。
上图为学院围绕资助育人主题开展会议
二、内容丰富入心,形式多样出彩
(一)加强资助政策宣传。网络与通信学院牢牢把握政策宣传“三面两线”,覆盖“社会、家庭、学校”三个层面,融合“线上、线下”两条主线;在6月下旬分院选拔优秀困难生10名作为资助宣传大使,暑假期间返乡开展“资助政策乡村行”“资助政策我来说”等活动通过散发宣传单页,演讲等方式对当地学生开展资助教育宣传,充分发挥了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的政策传播与励志引领作用。资助大使活动不仅锻炼了受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资助育人工作水平,一方面使学生对国家和学院的资助政策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激励了困难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二)认真落实“资助政策乡村行”活动;
网络与通信学院资助大使:电信服务管理2102汪佳缘、云计算2102徐雅琴、云计算2102许站魁、计算机网2102刘雨欣等学生暑期在家乡开展资助宣讲活动。
云计算2102徐雅琴总结:在暑期资助宣讲会上我先将宣传手册发至学生及家长手中,根据PPT内容逐一讲解,在最后采用问答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助学贷款政策。在其中我发现,只要我提到贷款两字,家长的反应会比较生硬,质疑。但是他们知道是没有利息之后有松了一口气。在我介绍到奖学金时,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且欣慰的笑容,似乎在告诉我原来上学真的有用!就入学问题我们鉴了学长们的经验向他们解释“入学前,困难生如有学费方面的困难,携带相关证件及大学通知书,可向户籍所在区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贷款;入学时,如暂时无法缴纳学费,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办理缓交;入学后,可向学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最终由学校采取不同措施予以资助。解决住宿、学费问题,以生源地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解决生活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为辅。”另一方面,医疗保险、奖助学金等方面也作为主要热点来进行介绍,比如就医时注意事项、奖助学金的类型、综合测评机制,如何申请,达到怎样条件满足等等,我都较为全面的给予回答。
电信服务管理2102汪佳缘手记: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自己的生活因你而变得更美好,更和谐。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受到学校和国家的资助,让更多的人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我们也刻苦学习,报效家庭和祖国,感恩社会,做一个对于社会有用的人!
上图为宣传大使开展自助工作
(三)推选“江苏省优秀资助工作者”——郭本超
“愿以涓滴之爱,汇成资助育人江河”——郭本超老师自2020年担任分院
资助工作负责人以来,他不仅为全院的200余名贫困学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资助支持,还经常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深入进行线上背景调查或实地家访,确保资助更精准适切。郭老师说“很多农村家庭因为缺乏对资助政策的了解,而错失了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每年遴选贫困生并组建资助高质量宣传团队,深入乡村,推广国家的扶助政策。他不仅邀请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加入这一行列,共同为这一崇高的事业出一份力。团队走进了各个偏远山区,走访了无数的农户,面对面地为农民讲解各项资助政策,解答他们的疑惑。学生们带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农民家庭如何通过资助实现了大学梦。这样的宣传形式,直接真实,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开始关心并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郭老师通过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有学习意愿的学子得到资助,踏入大学的殿堂。他的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很多家庭的命运,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上图为江苏省优秀资助工作者郭本超
(四)推选“江苏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汪佳缘
汪佳缘感恩国家资助,积极奉献社会,在疫情防控、关爱弱势群体、农民用网推广等各类志愿服务中,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担任分院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在江苏省教育厅2022年组织的“苏乡永助”资助育人主题活动中获得短视频优秀作品三等奖;2023年暑假期间,对资助政策信息和知识进行收集整理,于7月21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进行线下资助政策宣传,宣传人数近100人,包括当地大学生及其家长;同时也在线上进行资助知识普及,将预先准备的PPT和电子手册发给室友同学和学弟学妹,普及人数近百人。反响效果良好,受众互动率高。
作为学生,她脚踏实地,在学好自身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开拓自我,积极参与各类学校活动,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多次参与辩论赛,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参与挑战杯,互联网+比赛,弥补自己的短板,不断丰富自己,得到提升。
作为资助宣传大使,她现身说法,引导同样受助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援引己例,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握人生出彩的契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她关注时事回馈社会,在2022年暑假,汪佳缘参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同团队伙伴去到浙江舟山,前往东沙古渔镇,访问当地的非遗传统文化,进行新闻采写,和非遗传承人进行非遗文化了解学习,同时走进社区和当地少年宫,传播非遗传统文化,展现了当代青年不负韶华,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三、活动效果良好,学生参与度高
此次“苏乡永助”活动各班级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做好“线上”与“线下”联动,确保了活动内容落实到每一位同学和老师。
网通学院在资助育人方面加强领导,创新形式,重视活动效果,制订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线上”与“线下”活动的联动,将立德树人贯穿学生学习教育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实现资助工作“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发动全体师生,做到全员参与,使活动覆盖每一位受助学生,将活动办得有广度、有深度、有号召力、有社会影响力,积极营造浓郁的资助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总的来说,网络与通信学院在资助育人主题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不仅注重活动的策划和执行,还注重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通过立德树人的理念,共筑"苏乡永助"的目标,网络与通信学院在资助育人方面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举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嘉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