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心得 | 赵婉婷:《寻梦悬泉置》
作者介绍
赵婉婷,“田野上的思政课:甘肃出土简牍遗址田野调查团”纪要组成员,在团队中负责部分会议纪要的整理以及专家访谈的录音工作。
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担任2022级历史学3班心理委员,学院团委组织部干事。在校期间,荣获“我的大学我做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主持人奖、“奋斗者正青春”演讲比赛先进个人奖,发表论文《清代凉州府武威县文进士数据分析研究》,《今古文创》2023年第31期。
寻梦悬泉置
赵婉婷
时间:2023年7月23日 星期天
地点:悬泉置遗址及悬泉
人员:考察团全体成员
经纬度:北纬95°20'、东经40°20'
天气:晴朗(37℃)
内容:2023年7月23日,今天是社会实践“田野上的思政课:甘肃出土简牍遗址调查研究团”进行考察的第四天。我们团队全体成员们跟随参加了首届简牍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前往悬泉置遗址进行考察。
早上九点半左右,我们乘坐大巴到了悬泉置。张德芳教授和王彦辉教授在现场为我们悉心解答了悬泉置在古代所起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说到此地不代表政府机构,当时西域(广义上)来的使臣不一定会将全部的马匹、骆驼、驴这一类的都带到朝廷去,有些可能会带到当时的酒泉郡等地方,这个是根据当时发生的关系或纠纷推断出来的。就如现在青藏高原的兵站既能够起到军事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驿站的作用。王彦辉教授指出了现在简牍学研究基础工作所存在“空”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拼接和概念的解释。提倡研究考察也要与时代相结合,能通过简牍来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比如说中外之间的联系。王子今教授说到写在木简上的文字记录内容很是丰富,对于当时的外交、军事、国际关系,包括具体的社会生活(比如在这个地方植被、野生动物的分布),以及对于使团接待的情况都有相应的记录。而山里的悬泉也是从两汉到现在根源不断,想来悬泉置建到此处也是因为有这一处泉。甚至到了唐朝,此处很是繁荣,居住人口众多。
长路漫漫,每当西域使团人困马乏,前方就有他们期待已久的停泊之处,吃喝住,所有需求一应俱全,无需抵达京师长安,大汉的天威和国力就已深入西域人心。可以说,驿站的设置和设备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进了悬泉置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的石明秀馆长亲自为我们进行了讲解。之后他带着我们去了悬泉置遗址,他讲到悬泉置是我们中国古代大国外交的前沿,它储存的大量文献见证着我们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时也谱写了中西之间人文交流的华彩篇章这是传播中华文明的最好物证。馆长还建议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拓展开,从文献之外以及其他物证中引发思考和借鉴。
悬泉置在汉简文书中被称作“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是中国汉代建立在丝绸之路沿线的驿制机关之一。而“置”是当时驿站的建制,沿用到东汉时称为“驿”。其遗址现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莫高窟以东62公里甜水井悬泉谷口西侧,遗址面积2.25万平方米,属于古代驿置建筑遗址。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工程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次确证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展现了具体运行的全过程。悬泉置发现的大量简牍和其他遗物,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以及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都具有重大价值。
在这条丝路考古上面,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汉代的这样驿站,只有悬泉置这一处,所以说它价值很高。它首先证实了汉代开始建立起来的丝绸之路,这一条线是确实存在的。而且通过悬泉置遗址的发掘,我们把丝绸之路比较宏观的、比较大面积的一个丝绸之路的概念,已经落实到具体一个点和这条线上面。
因累年风蚀,悬泉置遗址表面高低不平。考古发掘时发现的建筑遗迹,多为东汉中晚期所建。坞院北墙和东墙下有12间房舍,多是套间,面积较大,可能系办公用房。东门外南侧有一组五间建筑,发掘时仅有两间保存较好,估计为门卫戍守住所,即汉简中记载的“非常屋”。遗址内发现的7万余件文物,主要是小而残损的生产、生活用具,完整的大件器物非常少。
之后,我们一行人去了悬泉。悬泉在金瓜敦公路64公里祁连山余脉深处,发源于祁连山。俗称吊吊水,清代称贰师泉。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悬泉水,在县东130里,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泉水非常纯净,经专业鉴定是能够饮用的,而且对身体基本是没有危害。但含碱量比较高,口感略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