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学子三下乡:走进南义沟,探访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08-24 01:26   来源:烟台大学   作者:周怡伶   阅读 88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稳固农业基础,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发达,7月17日,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赴甘泉县南义沟村开展了调研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当地群众、参观特色产业大棚等方式在实践中考察乡村振兴之道,在小山村的新时代发展中汲取奋进力量。

通过在村子内走访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南义沟村坚持“支部引领、产业稳根、建设强基、治理健骨、乡风铸魂”思路,坚持不懈“聚合力、夯基础、强产业、抓治理”,建成了通往210国道的南义沟“连心大桥”和“同心大道”并安装了路灯,实施移民搬迁新区,修建了文化大院,农民生活逐步走向城市化,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30座、山地果园3千余亩,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据了解,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过去村里很多耕地撂荒,或者种植品种单一,效益不高。后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关怀下,南义沟村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发展特色产业大棚为主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农户在大棚中

7月17日上午,“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成员走进了甘泉县南义沟村葡萄种植大棚。一进入大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整齐排列的葡萄架上挂满了成串成串的葡萄,煞是喜人。在成片的葡萄架中,村民们正在采摘已经成熟的葡萄,忙得不亦乐乎。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葡萄种植大棚以及种植农户包装大棚葡萄

随后,实践队员又在村民的带领下参访了南义沟村的菌类培育大棚。在参访中,实践队员感受到了现代化的菌类大棚设备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发展。通过与村民交流,实践队员了解到近些年来大棚内的灌溉技术、保温技术等都得到了改进,菌类产量大增,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可观。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菌类种植大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怡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