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学子传师魂,扎根基层潜育人(二)

发布时间:2023-08-15 19:57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阅读 99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通讯员/张明 谷嘉怡 朱雯茜)一支粉笔书春秋,两袖春风化桃李。有一群人,他们向下扎根,却向上托举起乡村基层的教育梦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深耕于一线基层教育的教师,传承母校百年师魂,弘扬着润物无声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精神。

刘阳华,1982年10月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01届文史系初等教育专业402班毕业生,2002年通过西藏人才引进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小学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德育室主任,2009年考调至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继续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为学校党建办干事、党第一支部书记、昌都市渝昌工作坊小学语文教研组成员。援藏21年来,她始终以发扬老西藏精神为己任,扎实做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始终秉承母校“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一校训,坚守在西部基层语文教育第一线。任教期间,她深耕于西藏教育,所展示的教学案例获得中央电化教育馆给予的奖项共13次;2008年被丁青县评为“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2013年被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18年获西藏自治区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国家级论文大赛优秀奖;2022年被评为昌都市骨干教师;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届毕业班语文成绩全市第一。

图为刘阳华老师给西藏孩子上语文课

张迎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01级小教数理1班学生,现任湘西自治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九年制学校副校长,兼初三数学教师,同时负责党建与教科室工作。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她长期坚守在教育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汗水浇出桃李芬芳,用热情收获学生的敬爱、家长的认可。她扎根乡村,立足本职,勤奋钻研,曾多次获得古丈县“优秀教师”、古丈县红石林镇“优秀党员”、“古丈县人民政府嘉奖”、红石林镇“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且在教育教研方面成就显著。

图为张迎春老师与学生

蒲力涛,1990年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3届毕业生,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双龙镇排碧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2018年主动请缨前往湘西花垣县十八洞小学支教,充分利用网络联校设备与中心校连接,如今,十八洞小学的网络联校设备已与邵山小学、长沙芙蓉育英小学、北京朝阳小学等知名学校实现网络相连,打通课堂通往山外的世界,2019年1月,十八洞小学的孩子们登上省级舞台,所表演的节目《水车童谣》获得省级一等奖。工作十年来,蒲力涛始终坚持“教育即服务”的原则,勤恳尽责,言传身教,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受到学校、县级、州级和省级的表彰奖励。

图为蒲力涛老师

黄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999届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366班毕业生,现任湖南益阳大福镇木孔中学后勤总务主任。从业20年,他起早贪黑、默默奉献,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用汗水诠释劳动价值,用爱心温暖师生心田,其职责虽不在教学,却有着最为贴近师生实际生活的现实意义。在多年的后勤生涯里,他的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满足师生的需要,保障学校后勤工作的有序开展,他选择二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基层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岁月中坚守着不平凡。

图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3“三下乡”团队带队老师与调研组成员面访黄亮老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雯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