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深入走进智慧农业
“头朝黄土背朝天”,沧桑的面容,纵深的沟壑,岁月在农民伯伯的脸上留下岁月和劳动的痕迹,那本美术图册封面上面容朴实的农民成为了儿时的我对于土地和农民最深的记忆。然而,此次实践却让我对这两者都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从土地到云端,从“靠天吃饭”到“数字赋能”,从深入田野实地调研到靶向发力寻找“痛点”,此次三下乡之行让我认识到了新时代下农业发展的关键导向——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6月19日到6月21日,我跟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深入走进智慧农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参加了2023中国(南京)数字乡村博览会暨第七届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在这里,我深刻体验到了我国农业的科技变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近百家参展企业,中国最先进的智慧农村方案与试点实践,农业AI大数据、智能装备、植物工厂。参展的企业从场馆一头蜿蜒到视线所不能及之处。我第一次生出了一种“羡长江之无穷,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在科技面前,人力显得如此渺小,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原来我国的农业在不知不觉中竟已发展到了如此地步。
而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无人机与土壤检测器的联动适用,在土壤里插进去一根联网的“棍子”,五种位于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湿度就能实时传送到监控手机上,坐在家里也能一目了然。腾飞的科技给当代农民们带来了全新的未来,足不出户也能查看庄稼长势。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农业不再是辛苦劳累的代名词。“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园子”,人民的温饱与这里息息相关。在黎明曙光中,在漫漫夜色中,日夜部分,昼夜不息,在中国大地苦苦耕耘的人们终于有了一双可以借助腾飞的“翅膀”。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与探索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分析绿色农业、APP智能化设备等发展模式,我发现我们目前已经能够从农业生产角度智能控制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并使用高科技手段监测预防重大病虫害,甚至于做到土壤盐碱化的修复工作;在农产品助销赛道,我们也能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提销增收。这也正是我国所提倡的数字经济在农业生态上的良好体现。同时,数字化经济也为乡村建设,缩短城乡差距开启了新方向,例如,一些参展企业所体现出的技术及需求就体现出其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导向。
另外,在展览会上,我还看到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时不时在企业站台前驻足,询问,了解着我国最新的“数字乡村”发展成果。在此刻,数博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这是一场科技盛宴,它更是一次展示中国科技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盛会。
学以致远,志比心高。通过参加数博会,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未来趋势,认识到了中国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杜甫曾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一人之志发下宏图伟愿。此次实践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次眼界的开拓,不只是一次知识的积累,不只是一场技能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我们每个实践成员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名为“创新”的种子。我相信,在专业知识的浇筑下,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绿叶繁盛。撑起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