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10日,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赴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感受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厚值爱国情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队成员们学习观摩扎染和瑶绣技术,了解其历史文化;参观广东瑶族博物馆、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深入了解瑶族非遗文化;踏入红色根据地,探寻先烈足迹,康续红色基因;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助力乡村振兴。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每一位成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珍惜实践的机会,领悟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也收获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总结回顾一下这次丰富又精彩的实践活动吧!希望更多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肩负青年使命,把握精神航标。
1、巧手扎染,匠心传承
为深入了解瑶族扎染技术,并推动其传承工作,赴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承非遗印记”实践团来到当地瑶族扎染项目的市级传承人房二贵沙家中,队员了解了扎染技术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学习了绑扎和染色的技巧,并亲自参与制作过程。通过对房二贵沙进行采访,深入了解扎染技术的细节和瑶族文化背后的故事。
2、人文连南,博古藏今
赴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承非遗印记”实践团参观了广东瑶族博物馆,旨在宣传和弘扬瑶族文化,以增进国民对瑶族文化的认识,促使瑶族文化走入更广泛的视野。实践团希望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和传承。
3、悟瑶文化,助其传承
赴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承非遗印记”实践团来到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受到连南瑶族非遗文化股股长朱志科的热情接待。朱志科向我们全面介绍了连南瑶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详细讲解了瑶族的历史背景和服饰特点。瑶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瑶族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寓意,每一件服饰都承载着瑶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4、醉美瑶绣,指尖传承
赴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承非遗印记”实践团来到“醉美瑶绣手工作坊”,旨在深入了解瑶绣图案的内涵,并亲身体验瑶绣的技艺。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感知了瑶绣艺术的深厚底蕴,通过传播和宣传非遗文化,为保护、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5、重温初心,传承红色
为深入探寻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用红色文化引领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广东科技学院赴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承非遗印记”实践团来到连南瑶族自治县金坑村开展了重温红色文化活动。
6、细致调研,勘察实情
实践团对当地村民进行走访调研,综合总结了瑶族文化在传播方面面临的挑战。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了解到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瑶族文化尚未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实践团认识到,尽管瑶族拥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目前并未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同。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性逐渐增强。实践团认为,高等教育将在这方面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通过与大学合作,可以将瑶族非遗文化纳入选修课程中,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和欣赏瑶族非遗文化。
7、队员心得
经过七天的学习,体验了瑶族扎染、了解了瑶族服装历史、学会了简单的瑶族刺绣等,让我感受到瑶族文化的魅力所在。瑶族文化于瑶族人民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扎染是瑶族人民勤劳能干的体现,“扎”的是瑶族历史的篇章,“染”的是瑶族人民美丽的心灵。瑶绣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一针一线体现了瑶族人民的聪明。瑶族人民在曾经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创造出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瑶族文化是瑶族人民的精神财富,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瑶族人民积极向上、不畏艰险的时代精神。
——巫秦秦
·这为期7天的时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无论从工作方法、应急处理、沟通交流……都有了质的飞跃。从第一天的手忙脚乱,到之后的游刃有余,实践团队员们每一天都在学习,每一天都在提升。这次的三下乡之旅,我们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在下乡的日子里,我们不仅仅感受到瑶族文化的魅力,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劳钰琳
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扎实深入的实践服务中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进步、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组织“三下乡”活动,青年学生砥砺意志、锤炼品质,汲取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李云琪
这个七月
我们谱写了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三下乡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
但希望继续前进的你
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
肩负青年使命
把握精神航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金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