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润黔村·助力振兴”行至化屋
二十大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就是要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考法,解决好乡村振兴中的有效治理、乡风文明与生态宜居等问题,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促使乡村产业兴旺及实现生活富裕。因此,开展以乡村振兴中法治助力有效治理的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既是时代对青年的呼唤,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行动。
近日贵州大学法学院暑假“三下乡-法润黔村·助力振兴”社会实践队伍从贵州大学出发行至贵州省黔西市化屋村。走进乡村中国,感受黔村风土人情,让此次乡村社会实践成为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贵州乡村以及更好理解法理人情的第二学堂。
图为实践队伍在贵州大学逸夫楼前合影
图为队员在村委了解化屋村基本情况
行至化屋,走进化屋。“法润黔村·助力振兴”队伍抵达化屋村后,首先来到了化屋村委,村委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化屋村这三年来的努力成就,在听同学们对此次“三下乡”活动初步框架与方案介绍后,化屋村工作人员就项目内主要涉及的法律夜校、法律明白人、法律体检报告、法律咨询台等内容介绍了这些年村内开展的相关法律活动。在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后,队员们决定以现有法律工作为基础,进一步深入了解化屋村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探寻更生动活泼的法律服务活动。
(二)“法润黔村·助力振兴”研在化屋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贵州大学法学院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法润黔村·助力振兴”在黔西市化屋村开展调研活动,在这幅天然的“山水画”中,队员们走进每家每户,深入田间地头;参与基层治理,调研村情民情;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践队员走进化屋村、走入化屋村民家,用眼睛观察当地的法律问题,用耳朵倾听村民的法律需求,用实际行动负担起法学学子的社会责任,把矛盾摸清搞透,追根溯源、由表及面,总结黔村村民对法律的需求之点之面,并根据与化屋村民宿、饭店、摊贩的访谈对症下药拟写法律体检报告。
脚下沾泥土,文字有厚度。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实践队队员们在调查中吃透实情,在研究中寻求破题之法。作为新时代法学学习者,我们将继续立足于民情与实情,探法与实的新结合,谋法与民的和谐之调,努力将知识积累转化为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理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