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非遗情怀,传播兴农技艺——烟台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强国有我”实践队开启“云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23 14: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烟台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杨纪婷   阅读 82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振兴农村文旅产业,烟台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强国有我”实践队于6月21日,在杨纪婷老师组织下,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开启了线上传统非遗技艺“云实践”。

本次活动借助了学院“馆校合作”的平台,得到了烟台市莱山区文化馆的助力,邀请了区级南寨孙氏杠子头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孙强老师为大家举办非遗线上课堂特别栏目,让同学们通过“云课堂”跟随孙老师领略传统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1.线上“云课堂”

孙老师多年来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授课风格诙谐幽默,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烟台达强食品创始人,于2015年被授予烟台市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活动山东省烹饪协会颁发的培育人才和理论研究贡献奖;2021年获得烟台市政府颁发的烟台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本次的“云课堂”中,孙老师给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们演示了传统麻花的制作技巧。麻花象征着吉祥、甜蜜美好、团团圆圆,寓意着长长久久,年年有余,也蕴含着长寿的意思。

2.心得“云讨论”

同学们在本次线上活动过程中,开展“云讨论”。

视觉传达专业 建2204-3班徐旖绚

通过此次活动,使我了解到中华面点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保护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呈现载体,其重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接下来通过自己所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服务乡村文旅产业振兴,传承优秀非遗文化的决心。

视觉传达专业 建2204-3班赵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传统、知识、技能、习俗、节日、仪式、音乐、舞蹈、戏剧、口头表述等方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孙强老师的课让我感受颇深,对于我个人来说,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十分珍贵。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3.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向孙老师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传承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并发挥工匠精神,持之以恒专注的做好每一件事。无论是从文化的传承到经济的价值,还是从发扬传统文化 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我们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应当立足于自身智慧和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去传播非遗文化,同时也应当去认真学习传承人的人生智慧,为祖国的非遗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