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面具,他们竟是……

发布时间:2023-05-25 16:26   来源: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神话传说里

面具下隐匿着许多秘密

时间为艺术戴上面具

那些秘密 

如今安静地躺在玻璃柜里

 

在兰州大学

有这样一群摘“面具”的人

 

他们摘下时空的“面具“

揭秘穿梭千年的古老秘密

他们摘下人生的“面具“

解锁有限人生的无限可能


你听

面具之下

他们正在讲述的秘密是……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让我们走进兰州大学博物馆

去摘下更多的“面具”

一窥面具的惊艳 

再遇面具背后的

那些人与那些“秘密”


黄垦融

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下黄河古象的“面具”

“陪我一起唤起这沉眠于大地的古兽,从豪壮的身躯中感受那股力量的流动。”

黄河古象是我与兰大博物馆,梦开始的地方。其学名为师氏剑齿象,因发掘于黄河流域而得名。它带来的是远古的呼唤,亦是历史的情怀,让我为之动容,为之震撼。


张芯玮

萃英学院

摘下校史主题墙的“面具”

“让我带你走进镂刻着兰大校训、辛树帜校长的《三山堂记》与顾颉刚先生《兰大昆仑堂碑记》的校史展厅主题墙,一窥兰大百年历史。”

每次承担讲解任务,它都能化作一台时光机,允许我带领来访的师生穿越时空,重探兰大百十年的筚路蓝缕,在讲述中把岁月的芬华留痕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李新帅

历史文化学院

摘下至公之梦的“面具”

“让我带你走入兰大建校西北的那段回忆。”

 “至公之梦 始寂终赫”一词,来源于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教师陈大炉先生,他在《同学录序》中对学校寄予厚望,“以寂寂始者,未尝不可以赫赫终。”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学堂到如今的双一流高校。百十年来,代代兰大人,砥砺前行,肯构肯堂,在苍茫的西北大地上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王雨欣

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下黄文魁先生的养蜂日记的“面具”

“翻开黄文魁先生的养蜂日记,让我们一起感受那对学术的坚持。”

黄文魁教授的养蜂日记上面记载了黄教授养蜂的数据,养蜂是为了研究抗癌物质三尖杉酯类生物合成碱,当时该研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看到这个日记就能感受到他严谨认真的态度,会感觉展板上对这些专家学者的介绍都更生动,感触也更深。之后进一步看到黄教授的事迹,在他飞机失事时,他还紧紧攥着他的研究材料。

 

王艺璇

管理学院

摘下陶鼓的“面具”

“陪我一起窥见陶鼓和它主人的故事。”看到外表极其原始古朴的用品,想象着它在生前被使用,又在死后陪伴着主人长眠——此谓展板上的“奉死如生”,彷彿一剎那再次回到我大一加入讲解员被这份历史红河所感动的那一刻。

 


张继文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摘下青花大缸的“面具”

“我想从青花大缸带你一同回味那一抹书香,青花大缸古代书房中的常见物品。”

不认识它的人,有说这是用来养鱼的,有说是用来清洗毛笔的,还甚至有说这是洗澡用具?

而实际上,它的真实用途却是放置书画卷轴。用钴土矿描绘纹饰,罩以无色透明釉,再以高温烧制而成。蓝白两色,似水墨山水,素雅而非绚烂。

 

熊东妮

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下出戟牡丹纹瓷盘的“面具”

“让我从一件文物带你窥见过去古人的精妙技艺。” 这件为清康熙年间的出戟牡丹纹瓷盘。该瓷盘直径35公分,底径21公分,细沙底,从外至内纹饰分别为蓝线、缠枝牡丹纹。整体上,画工精细,青花颜色艳丽,线条自然流畅,圆润柔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件瓷盘的背面是经过修补的,并且滴水不漏,这个修补的工艺叫做锔瓷。

锔瓷是中国古代非常精湛的一种传统补瓷工艺,即在裂开瓷片缝隙处的两侧用金刚钻对称钻孔,但并不钻穿,然后用金属丝裹紧,最后施以铜钉来固定。从这件展品上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代手艺人的技艺精湛,同时也了解到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的历史渊源。

  

秦祉祺

历史文化学院

摘下唐代粉彩仕女俑的“面具”

“回眸一笑百媚生,让我牵引你一同回到大唐盛世,一窥我中华女子的美丽。”

唐代粉彩仕女俑丰肌秀骨,优雅华贵。唐的自由开放给予了女性追求美的权利,也让女性充满自信从容美。正是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女性魅力让我驻足,令我着迷。

 

李秋

经济学院

摘下骆驼的“面具”

“兰大人跨上属于你的‘骆驼’朝向未来的生活继续迈进。”

 骆驼善于坚守,乐于奉献,每一个来到兰州大学的学子都可以得到一本骆驼驾驶证,学校希望莘莘学子像骆驼一样自强不息,坚持不懈,骆驼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张百茂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摘下铲齿象的“面具”

“让我们打开史前的大门,聆听大地带来的自然之曲,回到最初的自然风貌。”

铲齿象下颌极度拉长,前端长有一对酷似铲子的下门齿,使其可以更好的捞取池塘里的水草,说明当时的和政沼泽池塘遍地,水草丰茂,与现在大不相同。岁月变迁,繁盛不在,而化石给了我们一把钥匙,可以去窥探那神秘的史前世界。

 

邓小波

博物馆讲解队指导老师

摘下序厅的“面具”

“带你一起揭开关于序厅里隐藏的秘密。” 

序厅的主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滋养西北无数山”。黄河之水在大厅顶部奔流前进,从铜雕上方蜿蜒而下,穿过西北的四座名山:天山、昆仑山、贺兰山、祁连山,到了铜雕的底部,黄河水化为涓涓细流,滋养着西北大地。

 整体设计寓意着兰州大学扎根西部,自强不息、坚守奋斗,如涛涛黄河般滋养培育着质朴坚定的万千学子。

  

为文物摘下“面具”

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秘密

这群摘面具的人

就是

博物馆的讲解员

 

讲解词77页49979字

讲解队管理细则3页1635字

每一件藏品他们都如数家珍

 

在校的55名学生讲解员

为来访的师生、校外人士无偿讲解近千次

每一次讲解他们都全力以赴

 

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年级

因为热爱相聚

轻松自由的氛围、幽默风趣的师友

收获满满的情谊

 

带上“面具”

他们就是通晓天文地理的讲解员

 摘下“面具”

 他们就是嬉笑玩闹的好友


人生不设限 

“面具”之下

 是更多可能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兰州大学博物馆

策划 | 李江萍 张敏中

拍摄 | 黄俊康

图片 | 黄俊康 张敏中 李江萍

文字 | 李江萍 张敏中

编辑|李江萍

主编|李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9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