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泽润雅韵”实践团队深入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黄坑村,聚焦“溪畔古村”振兴路径,开展系统性实地调研。

▲图为黄坑村村口
黄坑村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千年纸山文化代表地,距温州市区约30分钟车程,四面环山、三溪汇流,形成“三龙抢珠”风水格局。村内古民居依山而建、梯田错落,2004年入选省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现存古建筑群、溪谷景观及田园风貌三大核心资源。在村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参观了黄坑老宅、黄坑宫和纸山书院。

▲图为村负责人带领实践团队参观
参观结束后,团队与黄坑村负责人开展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村庄发展现状。黄坑村坐拥古民居、溪谷、田园景观等独特资源禀赋,但当前开发利用水平有限,存在多重发展瓶颈。经调研发现,村庄古建筑存在坍塌闲置现象,沿溪民屋破损严重;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竹林抚育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文旅产业基础薄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传统造纸技艺面临失传风险,亟需保护传承。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负责人交流
村民虽普遍掌握造纸技艺且产业发展意愿强烈,但受限于技术、资金、思路等要素短缺,难以突破发展瓶颈。调研指出,亟需外部力量通过系统性开发激活资源价值,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传统农业提质、文旅产业破局,并同步构建非遗技艺传承机制,实现经济与文化协同振兴。

▲图为黄坑村民日常造纸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团队立足黄坑村千年纸山文化基因,系统借鉴周边水碓坑村、纸源村“青年创客+艺术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吸收乌镇“全域运营+品牌赋能”成熟经验,并参考江西篁岭“景观IP驱动”型开发范例。通过多维度案例比对与本土化适配,提出“以非遗造纸技艺为核心、深挖溪畔古村价值”的振兴方案。

▲图为黄坑村溪畔景图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对振兴黄坑村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团队成员认识到,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更应扮演好学习者、记录者和建言者的角色,以谦逊的态度向实践学习,以务实的精神思考问题。团队将以非遗传承为引擎,深挖“溪畔古村”特色,推动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为浙江乡村振兴画卷增添青春创新亮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璐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以竹为笔赋能乡村更新,用青年实践书写振兴答卷——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圆满收官
百岁老人守护百年奇树 一颗香柚托起一方富路——浙江农林大学“柚见果香”实践团聆听永嘉“早香柚奶奶”的世纪故事
【“艺”起实践】橙光匠造,巧塑非遗新苗——“艺术+”彩虹课堂带你领略非遗魅力
浙江农林大学实践团线上学联二十八大精神,赋能南山头村发展:学悟精神启新程,红绿交融谱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