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大学青年大学生团队深入多地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2 00: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佳瑜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 9 月 1 日讯(通讯员 李佳瑜、吕梓洁) 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河南医药大学“青媒拾光逐梦团”于 2025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7 日,在新乡市红旗区宝龙社区开展了为期 8 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前期调研:深入社区,了解需求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深入宝龙社区,通过一对一采访调研,对社区内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普通话水平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发现,社区内中老年人的普通话水平相对较低,且存在部分居民对普通话和本地方言的区别认识不清的情况。同时,团队成员了解到,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即使部分居民会说普通话,也较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与外界的交流和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图为社区面对面对话调研

中期开展:主题与辅导双线并行,趣味活动助力推普

“1+6+N”多维推普计划落地实施

本次实践活动以“提升乡村普通话水平”为核心目标,围绕六大主体活动展开,并结合当地特色衍生出多种拓展形式,全方位覆盖不同年龄层居民的语言学习需求。活动对象涵盖中小学生(6-15 岁)和社区居民(含中老年人),通过分龄分层教学,实现普通话学习的精准化。

分龄分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幼儿组:趣味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幼儿组活动前期,志愿者们通过拼音基础教学,利用彩色卡片、儿歌演唱等方式,帮助 6-9 岁的孩子学习基础发音。后期组织了看图说话、拼音卡片分类比赛、儿歌节奏训练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学习普通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幼儿组拼音识读对话教学

学生组:实用性教学与趣味活动相结合

对于中学生,志愿者们注重实用性教学。指导初中生朗读新闻稿,纠正断句与发音,教授短视频拍摄技巧,让学生用普通话录制作品。同时,设计更具难度的测试题,整理学习档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普通话。此外,还开展了课文朗读训练、情景对话创作、常见语病找茬挑战等趣味活动,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图为学生组错音错字识读挑战

成人组:结合生活场景,提供实用帮助

成人组活动丰富多彩。志愿者们通过模拟医院挂号场景,为老人们讲解挂号流程;讲述推销诈骗话术的常见套路,解读国家最新的养老政策和便民服务政策,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切实便利。同时,开展了看病挂号常见流程模拟、看病挂号常见问题教学、推销诈骗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居民在实际场景中练习普通话,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主题日与课业辅导双线进行

活动期间,每天上午 9:30-11:30 和下午 17:00-18:00 为专题推普时段,中间时段安排了课业辅导,真正实现了“学习推普两不误”。通过拼音识读、颜色认知词汇达标、朗诵识读、看图说话等测试普通话水平的小游戏,以及一对一的辅导,团队成员逐步矫正居民的发音,普及普通话知识。

▲图为7月7日活动结束日与小朋友合照

后期拓展:扩大调研范围,深入剖析家乡发展问题

返乡调研:从社区到家乡的延伸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返回各自家乡,继续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并扩大调研范围。他们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和旅游景区,通过一对一采访、调研问卷、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普通话使用情况与当地发展的相关联系。调研覆盖了河南省多个地区,包括平顶山市鲁山县、新乡市、郑州市等,涉及不同经济水平和社会背景的社区。

▲图为团队成员李佳瑜于平顶山市鲁山县开展返乡宣传

发现问题:语言环境对发展的制约

旅游产业的困境

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团队成员发现,由于当地普通话环境较差,许多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使用方言,这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一位从事外贸工作的北京游客表示,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限制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团队成员了解到,这种现象在河南省多地的旅游景区都较为普遍,许多游客反映在与当地居民沟通时存在困难,导致一些潜在的旅游项目难以推广,旅游收入增长缓慢。

▲图为与外来旅游人员进行宣传交流对话

中老年人的语言困境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中老年人普遍认识到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即使会说普通话,也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部分老人甚至不明白普通话和本地方言的区别,这使得他们在与外地人交流时存在较大困难。例如,在乘坐大巴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时,由于语言不通,老人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导致出行不便。此外,一些涉及国家政策解读、便民服务等重要信息,由于无法用普通话准确传达,也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和居民的受益。

▲图为与本地老人对话交流

推广实践:从社区到家庭的拓展

家庭推广:一对一辅导与家庭互动

团队成员在家乡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时,特别注重家庭推广。通过“一带多”的形式,先帮助家庭中的老人和儿童学习普通话,逐步提升家庭成员的普通话水平。同时,团队成员还鼓励家庭成员之间进行互动练习,如家长与孩子一起朗读课文、模拟购物场景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普通话学习氛围。

▲图为与本地小朋友沟通鼓励

社区联动:结合官方资源,扩大影响力

团队成员在家乡的社区中积极推广普通话,与社区工作人员合作,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宣传栏等平台,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他们结合官方发布的普通话推广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海报等,向居民普及普通话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普通话水平,也增强了社区居民对普通话推广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图为拼读小游戏

数字资源支持: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学习便利

为了更好地支持家乡居民学习普通话,团队成员整理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并通过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分享给居民。他们推荐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官方网站,提供了普通话学习的音频、视频、在线课程等资源链接。此外,团队成员还分享了一些趣味性的普通话学习游戏,如“普通话小镇”,并组织线上学习交流活动,帮助居民更好地利用数字资源学习普通话。

▲图为团队成员返乡开展

调研成果:为推普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通过返乡调研和推广活动,团队成员收集了大量关于普通话使用情况和推广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发现,普通话推广不仅需要在学校和社区层面开展,还需要深入到家庭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语言环境的改善、教育资源的丰富、家庭和社区的联动,都是普通话推广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团队成员将这些调研成果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希望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分享,为未来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于新乡市原阳县官厂镇第二完全小学调研推广

活动成果显著,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 7 天的努力,活动成果显著。社区居民的普通话发音准确性显著提升,学习兴趣越发高涨。原本害羞的孩子们现在能朗读课文,老人们也愿意说普通话了。此次活动营造了“人人讲普通话”的社区氛围,同时鼓励参与者持续学习,形成推普长效机制。

▲图为7月7日社区活动合照

“作为医学生,我们深知沟通的重要性。”团队负责人李佳瑜语气诚恳地说道,“在日常的医疗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因方言过重而导致的沟通障碍。这种障碍不仅给患者就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引发误解,甚至延误病情。如果能够帮助大家把普通话学好、说好,那在就医过程中就能减少很多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这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居民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指导老师李振宇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组织这次活动,初衷不仅仅是想提升居民的语言能力,更是希望通过推广普通话,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希望普通话能够成为乡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乡村的文化、经济能够更好地与外界接轨,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乡村的孩子们从小就能说好普通话,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出乡村,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河南医药大学“青媒拾光逐梦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普通话推广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深入乡村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也将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基层群众,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文 |吕梓洁

审核 |李佳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佳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