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薪火乡传”实践队赴莲花县路口镇汤坊村开展“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30 10: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董俊茹 卢珂心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 刘湘仪、黄宇轩)为深入贯彻落实“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号召,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薪火乡传”实践队走进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汤坊村伟见国学馆,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紧紧围绕“红色基因传承”与“传统文化浸润”两大主题,结合乡村儿童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课程与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文明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图为“薪火乡传”实践队初到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汤坊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刘子怡拍摄

进站传非遗 稚手承古韵

在传统文化教学板块,团队注重实践体验与文化传授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十二生肖手工制作”课上,志愿者从生肖起源讲起,融入民间故事与现实生活,引导孩子们理解传统文化符号背后的智慧。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挑选颜色、捏塑黏土,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生肖形象。“油纸伞绘制”活动中,团队不仅讲解油纸伞的历史,还延伸讲述了制伞匠人“千锤百炼”的工匠精神,孩子们在素白伞面上自由创作,描绘江南景致、传统纹样,在笔墨交错间体验传统美学。活动结束时,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在教室内展示,共同形成了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

▲图为“薪火乡传”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共同捏塑黏土制作生肖形象 陈正宇拍摄

团队还组织观看了动画电影《舞狮少年》,影片中精彩的舞狮技艺和少年动人的追梦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观影后的互动环节,设置“狮头点睛的寓意”等趣味问答,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探索欲。这些活动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非遗文化融入孩子们的日常,为文明实践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观看动画电影《舞狮少年》与小朋友互动环节  刘晓芸拍摄

童心映红星 薪火乡间传

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团队以具体、鲜活的形式讲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主题手工创作”活动中,孩子们制作了鱼灯、天安门图画及中国结,志愿者在旁讲解相关主题的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如五星红旗的含义、天安门的历史等,让孩子在动手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毛笔字教学”环节中,团队成员从基本的握笔姿势教起,指导孩子们书写“中国”“奋斗”等汉字,并适时讲解字形字义、结合现实阐释文化内涵。“红色团扇绘制”活动尤其受欢迎,孩子们在扇面上绘制革命圣地、书写励志语句,志愿者以通俗的语言讲述革命故事,使孩子们在创作中感知革命精神。

▲图为毛笔字教学成品展示 敖晟拍摄

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对志愿者们而言,此次“进千站”实践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历练,他们学习着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将文化知识转化为趣味内容,也更深刻体会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图为“薪火乡传”实践队与孩子们共同合影 刘晓芸拍摄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薪火乡传”实践队通过手工艺教学、文化讲解、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扎实推动“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活动有效激发了乡村儿童对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兴趣,志愿者们坚信,这些点滴浸润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团队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此类志愿服务,不断丰富内容与形式,为乡村儿童带来更温暖、更深入的文化体验,为基层文明实践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三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