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黄一鸣、郭红玲、何雨爽、周霖祺、项晨阳)7月仲夏,温州医科大学“聆听新声”听障帮扶志愿服务团队与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乐小斛”基地携手,在晨沐广场举办了一场爱心义卖活动,助力特殊人群融入社会,展现他们用劳动传递温暖的“自强之力”。
▲图为“聆听新声”听障帮扶志愿服务团于晨沐广场合照
▲图为乐小斛摊位展示
公益聚情,助梦时的“力量联结”
“乐小斛”的学员是一群来自乐清特殊教育学校的青少年,他们在听力、言语上存在障碍,过去常因沟通不畅而怯于与人交流,误解与偏见也常常环绕左右,鲜有机会展现自我价值。
“聆听新声”为贡献自己的“青春之力”,经多次实地考察,综合各方因素,最终选择乐清市民更钟爱的晨沐广场举行爱心义卖,为“乐小斛”的学员们搭建一个走向社会的平台。
爱心集结,摊位前的“双向奔赴”
傍晚五时,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与“乐小斛”的学员们早早抵达现场,忙碌而有序地布置摊位。学员们身穿整洁的工作服,系着围裙,戴着口罩,动作娴熟地准备饮品,并将自制的石斛奶茶及各式甜点整齐摆放;志愿者们则穿梭于人流中,热情分发传单。一份份宣传册,承载着“聆听新声”实践团对特殊群体的深厚情谊,被传递给每位市民,为“乐小斛”的售卖预热,减少他们后续沟通压力。天色渐晚,义卖活动也正式启幕。
▲图为乐小斛摊位展示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乐清市市民介绍活动
“一杯柠檬水只…只要五元,可以扫……扫码支付,谢谢!”面对顾客的询问,“乐小斛”的学员因为紧张,言语略显生涩。这时,一旁的志愿者及时上前,用清晰的语言重复学员的话,并鼓励学员再次表达。面对部分顾客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学员们有些无措,志愿者便主动向顾客展示干净的食材、介绍规范的操作流程,帮助学员们打破偏见。而学员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制作的饮品和甜点美味又实惠,赢得了广泛好评。“‘乐小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特殊的孩子们勇敢、自信地与他人交流。”“乐小斛”特教谢志玉老师的话道出了活动的初心,而志愿者们的帮助,正是让这份初心得以更好实现的助力。
歌声传情,直播里的“生命光彩”
义卖如火如荼之际,广场中央响起悠扬歌声。“聆听新声”实践团精心策划的直播音乐会温情启幕,指导老师徐静化身主持人,以专业素养点燃线上线下互动热情。志愿者们献上精心准备的表演,动感旋律与深情演唱吸引路人驻足,“乐小斛”的学员们也主动加入合唱,与大学生共同演绎《十年》等经典歌曲。
《十年》不仅是“聆听新声”实践团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更象征着团队十年如一日的公益初心。此次直播点赞高达2.9万,镜头内外,掌声与欢呼不断,让更多人看到残障群体“虽有不同,却同样精彩”的生命力。团队成员潘明杰同学感慨:“看到这么多人支持,我们之前的一切付出都值得。”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乐小斛成员共同演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乐小斛成员共同演唱
初心延续,公益路上的“聚力同行”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消散,活动在温馨热烈的氛围中落幕。“乐小斛”特教郑老师满面笑容地将一份份饮品递到志愿者手中:“送给你们,这些都免费!”简单的举动,是特殊群体与志愿者之间最真挚的回馈。
这场由特殊青少年、“聆听新声”实践团与热心市民共同参与的盛会,向社会宣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与尊重。“乐小斛”品牌背后,是特殊青年在学校支持下,依托当地铁皮石斛资源,学习饮品制作、经营管理技能,用双手创造价值的自强之路;而“聆听新声”实践团十年扎根听障帮扶一线,用专业与热忱搭建沟通桥梁。两种力量的深度交融——残障青少年的“自强之力”与大学生的“青春之力”,让公益之花愈发绚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合照
“这次活动不只是义卖,更是向社会传递关爱特殊群体的声音。”指导老师徐静表示,希望通过行动帮助特殊青年自信走进社会,用双手创造价值,用劳动赢得尊重。夜幕降临,活动虽落幕,但爱与关怀仍在延续。未来,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深耕公益领域,让点滴善意汇聚成海,照亮特殊群体前行的路,让每一份“不完美”都绽放独特光彩。
指导老师:徐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一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