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探索三变改革 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7 15: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婵媛 胡彦琦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胡彦琦)为探寻“三变”改革基层实践与生态振兴路径,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变焕新 青山富民”实践团于今年暑期8月5日至8月15日期间,深入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三道湾村、普兰店区战家村和旅顺口区对庄沟村,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切身体会“三变”改革为乡村所带来的深刻蝶变,用脚步丈量乡村方寸土地,用心灵感受乡村焕新面貌,从实践中汲取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


三道湾村:水云涧畔的农旅融合试验

2025年8月5日下午,“三变焕新 青山富民”实践团走进金普新区三道湾村,探寻“三变”改革下农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首先,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当地的村委会,该村党总支隋景哲书记热情招待,而后,实践团对其进行了专项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三道湾村隋景哲书记的合影

昔日的“空壳村”,如今依托“党组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成功打造出“水云涧生态度假景区”。隋书记向实践团介绍道,这里集水果采摘、温泉滑雪、餐饮住宿、农教培训于一体,实现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带动了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谈及发展,隋书记坦言挑战犹存:“环境卫生治理、数字农业推广、留住年轻人仍是难题。”但言语间,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

采访顺利结束后,实践团便在景区负责人的带领之下,逐步参观了水云涧生态度假景区、水果采摘基地等地。当实践团成员们步入“水云涧生态度假景区”之中,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与优美的景致。道路两侧分布着樱桃、桃子等水果种植园,田间作物长势繁茂,排列整齐。田间,农户正采用“人工+无人机”结合的模式进行农药喷洒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让这片果园更显规范有序。每逢丰收季节,这里的水果采摘基地会吸引到不少游客来此体验农趣。

深入景区内部,一泓清澈湖泊镶嵌在绿意之中,勾勒出优美的生态画卷。实践团成员们也借此机会亲身体验了当地景区的活动,不仅近距离地感受了湖边的自然之美,还参与了喂鱼互动,领略到了生态休闲的魅力。此外,他们还参观了温泉、滑雪场、田间学校等多元化设施,领略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布局。

最后,走访村民时,“集体增收”成为高频反馈。实践团根据事先拟定好的调查问卷,向村民们了解他们的真实生产生活情况。一位村民指着自家果园笑道:“游客多了,果子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朴实话语道出了“三变”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村民们在肯定环境改善与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战家村:土地入股的绿色变革密码


8月9日下午,实践团如期探访普兰店区战家村,解码该村以“三变”改革盘活土地、撬动绿色发展的独特路径。

来到战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一行人受到了当地党总支书记张德斌的热情接待,并与书记展开热烈交流。面对土地撂荒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张德斌——这位以创新思维闻名的“点子书记”,主导了一场深刻的土地革命。2017年成为省级改革试点后,战家村创新推出土地股份制: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每1000元折算1股,全村形成4800股,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战家村调研

“关键在于让资源活起来、农民动起来。”张德斌向实践团讲述道,“保底+二次分红”模式,加上经营主体缴纳保底金和风险保证金,有效平衡了村集体、入股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利益,显著降低了风险,凝聚了发展合力。

行走于战家村,绿色产业遍地开花。实践团成员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为耀眼名片。阳光下,整齐排列的光伏板覆盖闲置地块与屋顶,熠熠生辉;智能监控屏实时跳动发电数据,精准掌控效率。该项目不仅提供清洁能源,年稳定收益更持续反哺村集体经济。

绿色发展理念深植沃土。村里还积极推进河道整治与生态景观工程,碧水蜿蜒映衬着“农业为根,生态为本”的铁律。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一行人去往战家村新建的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参观。新建的人才培训基地设施完备,教室、会议室一应俱全,为乡村人才“造血”搭建了坚实平台,体现了战家村对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布局。

从土地沉睡到资源盘活,从发展瓶颈到产业兴旺,战家村用实践书写答案:土地入股激活了资源,利益联结凝聚了人心,绿色产业拓宽了路径。这场以土地为核心的“绿色变革”,正为战家村的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对庄沟村:樱桃树下的生态致富经

8月13日上午,“三变焕新,青山富民”实践团一行人成功抵达了旅顺口区对庄沟村——这座偎依在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怀抱中的生态田园。在这里,“三变”改革的画卷,正围绕着火红的樱桃树徐徐展开。

山海之间的对庄沟村,樱桃是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村党总支书记王敏书记与实践团成员们展开座谈。王敏书记介绍道,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对庄沟村聚力发展陆地樱桃种植,已培育了红灯笼、美早等数十个樱桃品种。面对工业发展受限的现实,村里深耕传统农业升级:推广防雨棚技术有效破解雨季裂果难题,保障了樱桃品质,收购价稳定在25-50元/斤;完善灌溉设施,引入碧流河水,确保种植效益;拥抱电商浪潮,村民通过直播、微商拓宽销路,让甘甜的樱桃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转型不止于田间地头。实践团成员们沿着宽阔整洁的村道前行,改造闲置农房催生的新业态令人眼前一亮:“半日村”民宿、扎染工坊、咖啡店点缀其间,昔日农舍焕发新生。农家乐“鸿运美食府”和“巧嫂农家乐”就以地道农家菜闻名,常年客源不断。其中,一位经营农家乐的阿姨满脸笑意:“环境好,樱桃甜,客人不断,钱袋鼓了心也甜!”另外,仅闲置房改造一项,村民月均增收就超千元。

生态优势更转化为宜居资本。团队还了解到:村里实施“空气能”清洁供暖,村民可自主调节,享受比城市更灵活的温暖;全域道路硬化率达99.9%,绿化美化同步跟进;活动广场、带状公园、健身器材完善,“出门见绿、移步换景”的愿景已成现实。而且,村中80岁以上老人比比皆是,成为生态优质的生动注脚。

“我们要做‘旅顺口区的后花园’。”王敏书记展望未来,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持续盘活农房、引入蜡染坊、鸟类展厅等小业态,实现生态保护与村民增收双赢。

樱桃树下,甜蜜滋养着几代村民;改造农舍里,洋溢着创业增收的喜悦。党建引领的“三变”改革,正将对庄沟村的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富民强村的金山银山。

图为试卷团成员与对庄沟村村民访谈

生态化“三变”富农民,现代化“改革”兴乡村。

通过此次一系列实践活动,“三变焕新,青山富民”实践团在这场青春与田野的对话中,见证了“三变”改革如何唤醒沉睡资源:三道湾村农旅融合盘活山水,战家村土地入股凝聚合力,对庄沟村生态优势转化富民资本,路径虽异,成效斐然。村民乐见环境改善、收入提升,亦盼更多技术、资金与基建上的支持。实践表明:当土地焕活、资金流转、农民动力迸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便不再遥远。这些村庄的生动实践也为探索生态化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基层经验。未来,青年学子将汲取基层智慧,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撰文 | 胡彦琦

图片 | 陈婵媛

一审 | 张恩博  

二审 |孙雨欣

三审 | 鲁惠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婵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