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陈美琪)7 月,骄阳似火的江汉平原上,监利市福田寺镇中心学校九(1)班教室却满溢着欢声笑语。十几名孩子围坐于课桌前,有人全神贯注地完成暑假作业,有人手持彩笔精心描绘心中的 “绿色家园”,还有人跟随志愿者老师学习运用 “情绪卡片” 表达心情。这正是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开设的 “爱心托管班” 的日常景象。自 7 月 10 日开班起,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凭借专业素养与满腔热忱,为当地儿童打造出一个知识充盈、温暖四溢且助力成长的暑期课堂。
“三位一体” 创新课程,聚焦乡村儿童成长需求
“我们的目标并非仅仅设立一个简单的‘看护班’,而是期望借助系统的课程设计,填补乡村儿童暑期教育的空白领域。” 团队成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冉小红介绍道。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敏锐察觉到,当地儿童普遍面临作业辅导资源匮乏、兴趣培养渠道单一以及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等诸多问题。基于此,团队创新性地构建起 “知识巩固 + 兴趣启蒙 + 心智培育” 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知识课堂板块,志愿者们化身为 “一对一学业导师”。他们针对不同学段孩子的课业难点,展开个性化辅导,并依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学习方法。数学辅导组志愿者喻泓琴回忆道:“小航起初连读应用题题干都困难重重,更别说做题了。针对这一状况,志愿者老师每天在课业辅导时,耐心引导小航自主读题,助力他理解题干含义,同时强化对其计算能力的训练。经过悉心辅导,小航如今已能独立列式计算。” 据统计,托管班累计开展作业辅导超过 58 课时。在志愿者老师的帮助下,原本一个月连作业量一半都难以完成的孩子们,在结班时已全部完成各项暑假作业,作业完成效率与质量均实现大幅提升。
▲图为孩子们在教室里写作业的场景
兴趣培养环节则宛如一座激发创造力的舞台。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仅用一包彩色粘土、几张彩色卡纸,就能将长江中的江豚元素巧妙融入粘土画作品。一幅幅以 “我为长江画条鱼” 为主题的粘土画,生动展现出孩子们对绿色发展、美丽生态的美好憧憬。10 岁的依依在结班日记中满怀欣喜地写道:“原来我也能成为环保小卫士!”
▲图为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粘土画并展示的环节
安全教育课程更是深深触动人心。“安全知识训练营” 通过沉浸式演练,传授防溺水、急救等实用技能;“心理小课堂” 借助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情绪、学会倾诉心声。志愿者何小雨清晰记得,起初性格害羞的男孩小福,在 “夸夸会” 上勇敢地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说我进步了,我特别开心!” 这种情感的交流互动,恰恰诠释了团队所追求的 “生命影响生命” 的教育真谛。
双向奔赴,温暖传递
“老师,你们明天还会来吗?” 每天放学时刻,孩子们总会满怀期待地追问。23 天的朝夕相处,让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托管班中婷婷的变化,给团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初到托管班时,婷婷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上课从不主动与老师互动,课间也只是默默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情。心理组志愿者敏锐察觉到她对绘画怀有浓厚兴趣,便以 “画日记” 为突破口,鼓励婷婷用图画抒发内心想法,并悉心教她绘制各种感兴趣的图案。结班前夕,婷婷悄悄塞给志愿者小雨老师一张画,画面上两个小人手牵着手,旁边还写着 “谢谢老师”。
▲图为志愿者在美术课堂上与孩子们互动的场景
类似的感人故事屡见不鲜。志愿者陈若水在 “三下乡日记” 中,记录下了诸多令人动容的瞬间:孩子们会将新鲜甘甜的莲蓬带到课堂上与老师分享;放学时,他们坚持要等到老师完成工作,才肯一同离开学校;还会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郑重地送给老师。“他们教会我们的,远比我们给予他们的更多。” 陈若水感慨万分。
教育回响,迈向可持续发展
在结班仪式前夕,十几名孩子与志愿者老师围坐在一起,热烈分享着本次 “爱心托管班” 的收获。孩子们依次踊跃发言,兴奋地讲述着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有趣或难忘故事。志愿者老师在孩子们发言结束后,拿出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他们。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接过礼物,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随后,他们纷纷走向志愿者老师,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图为实践队老师和队员们的合影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队员们在返程途中交流活动心得,队员们纷纷感慨,大学生志愿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教育的本质,恰似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此次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源自心与心的共鸣。同时,大学生们在服务过程中,也顺利完成了从 “受教育者” 到 “教育者” 的角色蜕变。在离别的班车上,志愿者们收到了一条条家长发来的信息:“孩子说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温暖他人”“谢谢你们让这个夏天变得与众不同”…… 车窗外,稻田里的绿浪随风涌动,恰似那些被爱与知识悉心浇灌的梦想,正蓄势待发,静待拔节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美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