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育青禾 星火传薪路——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暑期实践赋能社区教育

发布时间:2025-08-17 15: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蒋康秀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黄丽靖 蒋康秀 蓝露佳 韦靖妮)为深化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青禾夏耘共筑梦,爱心沃土育新苗”实践队于暑期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西就社区,面向社区儿童与青少年群体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通过知识传递、情感联结与文化浸润,为基层教育注入青春动能,展现新时代大学生扎根社区、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探寻红色印记 厚植家国情怀

中共玉林中心县委旧址与陈子涛故居承载着玉林地区厚重的革命历史记忆。团队成员化身红色文化传播者,带领社区青少年走进两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砖灰瓦的中共玉林中心县委旧址,成员们对照历史年表,结合泛黄的革命文献、珍贵老照片,系统讲述党组织在艰苦环境中建立发展、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的历程;在陈子涛故居,通过陈列的手稿、书信等文物,生动还原这位革命烈士以笔为戈、为理想信念英勇献身的事迹。参观过程中,孩子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展品。一位小朋友在留言簿上写道:“原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听。”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少年直观了解家乡革命历史,更通过沉浸式体验,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印记、可传递的行动力量,让红色基因跨越时空,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图为实践队部分成员在中共玉林中心县委旧址的合影

定制学业帮扶 启迪多元成长

学业辅导与知识拓展是此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为精准对接社区儿童的学习需求,实践队成员们在活动前对参与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学业调研,根据不同年级、学科特点制定了个性化辅导方案,并创新采用“一对一答疑+小组研讨”相结合的模式,确保每个孩子的问题都能得到细致解答。在作业辅导环节,团队成员不仅帮助孩子们攻克数学难题、梳理语文知识点,更注重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应用题理解困难”问题,成员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模拟生活场景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实践案例;对于中学生的历史、政治学科,成员们结合时政热点,以辩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一位五年级的小朋友开心地说:“姐姐教我的解题方法特别有趣,原来数学一点也不难!”这些个性化、创新性的学业辅导举措,不仅有效填补了社区儿童暑期学习的空白,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点燃了孩子们的求知热情,让教育的温度真正浸润到每一个孩子心中。

▲图为实践队成员一对一辅导小朋友

光影重温历史 薪火代代相传

红色电影作为鲜活的历史教材,在价值观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团队组织观看抗美援朝题材影片《长津湖》,观影前,成员通过历史时间轴梳理、人物原型介绍,帮助孩子们建立观影认知框架。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在极寒条件下顽强战斗的场景,让不少孩子红了眼眶。观影后的分享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原来我们吃的每顿饭都来之不易""我要把军人叔叔的勇敢记在心里”。此次观影活动,让青少年通过影像直观感受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对幸福生活的珍视意识,促使他们以更主动的姿态守护这份珍贵,让先辈的精神在新时代延续生长。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一起观看红色电影《长津湖》

“青禾夏耘共筑梦,爱心沃土育新苗”实践队的系列实践活动,既为社区儿童带来知识滋养与情感陪伴,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成长蜕变。团队成员在课程设计、活动组织过程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提升了沟通协调与临场应变水平。这段实践经历,不仅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意义,更坚定了青年学子以所学回馈社会、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信念。

知识的微光点亮求知眼眸,脚步丈量出基层温度。未来,实践沉淀的感悟将化作前行力量,始终以教育为桥,用青春为基层添砖加瓦,让更多角落因知识而亮、因坚守而暖。

撰文 | 黄丽靖 蒋康秀 蓝露佳 韦靖妮

图片 | 陈亭 吴海梅 廉心怡

审核 | 李诗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康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