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黄艳林)近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山逐梦 薪火传习”溪望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在羊桥村支教班精心开设“普通话课堂”,为当地约40名留守儿童带来红色朗诵、普通话基础、红色歌曲教学等共计8课时的语言课程。团队成员以专业的教学与热忱的付出,为乡村孩子搭建起语言提升的平台,更以语言为纽带厚植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支教班小朋友在音乐课上唱《国家》,黄艳林摄
在“普通话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针对留守儿童普通话基础薄弱的特点,制定了细致的教学计划。从拼音发音的精准纠正到日常用语的场景练习,他们用生动的举例、有趣的互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普通话技巧,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而红色朗诵课上,成员们带领孩子品读红色经典篇目,通过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引导孩子们感受文字背后的革命精神;红色歌曲教学中,大家一起学唱《国家》等经典曲目,让红色旋律在课堂回荡,爱国情怀在歌声中悄然扎根。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支教班上朗诵课、黄艳林摄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人才是核心动力,而语言能力是乡村孩子走出乡村、拥抱更广阔世界的重要基石。实践团成员通过“普通话课堂”,不仅帮助留守儿童提升了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扫清了语言障碍,更通过红色文化的浸润,培养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乡村储备有理想、有能力的后备力量埋下了种子。
此次“普通话课堂”的开设,是实践团扎根乡村、服务振兴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用知识与爱心点亮留守儿童的语言之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为推动乡村文化教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通讯员 黄艳林,图片 黄艳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艳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