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河北传媒学院“大钊精神践行团”于7月24日至7月28日在秦皇岛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践行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习、人物访谈、主题宣讲等形式,深刻感悟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探寻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于薪火相传中筑牢青春信仰。
五峰山巅忆先驱,博物馆里悟初心
践行团登上秦皇岛五峰山,追寻李大钊同志曾在此生活、工作的历史足迹。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到李大钊先生于1919年夏在此避居期间,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播撒了思想火种。团队成员瞻仰革命活动旧址,触摸斑驳的石碑与旧居陈设,仿佛穿越时空与先驱对话。“五峰山的青松翠柏见证了大钊先生‘铁肩担道义’的赤子之心,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勇担时代使命!”队员张同学感慨道。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五峰山(陈硕摄)
次日,践行团来到秦皇岛市博物馆“李大钊在秦皇岛”专题展厅进行深入学习。这个200余平方米的专题展厅系统展示了李大钊同志1919-1920年间在秦皇岛的革命活动轨迹,陈列着30余件珍贵文物和50多幅历史照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手稿复制品和五峰山时期使用过的笔墨复制品,这些展品生动呈现了李大钊同志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过程。这次参观不仅加深了队员对李大钊革命精神的理解,更为后续面向青少年的宣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生动的教学案例。 秦皇岛市博物馆在感谢信中特别指出:"贵团将红色研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让革命故事更贴近大众,为红色文化传播 注入了青春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秦皇岛市博物馆(陈硕摄)
图为秦皇岛市博物馆致我团的感谢信
鸽子窝畔忆往昔,老兵故事励新程
随后,践行团前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鸽子窝公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团队成员来到毛泽东主席1954年创作《浪淘沙·北戴河》的观海平台,面对浩瀚的渤海,追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在刻有"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词句的纪念碑前,队员们认真研读碑文,感受诗词中蕴含的革命豪情。随后,团队在公园内的"望海长廊"组织专题讨论会。结合李大钊同志在秦皇岛的革命实践,队员们围绕"新时代青年与红色基因传承"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中,大家重点分析了李大钊同志"铁肩担道义"的革命精神在当代的价值体现,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转化为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碑前合照(陈硕摄)
在参观完红色地点后,践行团专程拜访了抗战老兵高军。高老精神矍铄,向队员们讲述了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热血与牺牲,深深触动着在场每一位成员。践行团负责人单誉桐代表团队表示:“您和战友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青年人一定继承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老兵高军也勉励大家:“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不负韶华,把自己的学业搞好,将来国家建设需要你们,人民需要你们,希望你们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份用战火淬炼的嘱托,成为宣讲团最珍贵的素材,更让青年学子读懂“红色江山何以永固”的深层逻辑。
图为团队成员与抗战英雄合照(陈硕摄)
大手牵小手,红色基因代代传
最后,践行团在秦皇岛市青少年宫成功举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系列宣讲活动。活动分四场进行,覆盖300余名青少年。针对不同年龄段,团队设计了差异化的宣讲方案:面向低年级学生,采用“故事会+互动游戏”的形式,生动讲述李大钊在五峰山的故事;面向高年级学生,通过情景剧、视频展示等方式,深入探讨红色精神的内涵。青少年宫在感谢信中称赞:“实践团以专业素养呈现红色故事,有效深化了青少年对历史的认知与家国情怀。”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本次实践以“李大钊精神”为轴,构建起“溯源-体悟-传承”的红色教育闭环。从五峰山的思想启蒙到少年宫的火种播撒,实践团完成了一次从“接收者”到“传播者”的蜕变。正如感谢信中所言,实践团“将社会责任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
作为新时代传媒学子,我们也将在未来立足专业所学,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根基,在融合传播中担当文化使命,让红色基因通过现代传媒技术绽放永恒光芒,使革命薪火在创新表达中代代相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楚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