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行动的号角,家乡是梦想的土壤。”为引导青少年探寻个人价值与家乡发展的深层关系,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爱心托管班”于7月18日在马鞍山社区教学点开展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心怀感恩,筑梦家乡”主题课程,为当地青少年的成长注入温暖力量。
本次课程由志愿服务队乔泓源老师主讲,乔泓源老师通过理论分析、榜样故事与互动思辨,拆解了感恩的多元内涵与反哺家乡的多元路径,在学子心中播下“以所学建设家乡”的信念火种。乔老师以大学生择业为切入点,指出城市拼搏、海外深造与返乡创业皆是值得尊重的选择,使得同学们主动寻找自身技能与家乡需求的契合点,引发同学们的深度思考。他还特别呼吁“感恩拒绝道德绑架”,反对为迎合所谓的“忘本”而放弃理想,同时阐明“每一份微光都在照亮家乡”的内涵。
紧接着乔老师讲述了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榜样故事:高材生黄文秀回乡扶贫献身,拾荒者胡雷长期捐资助学,退休校长陈立群支教助学,使得“感恩”的重量更加具象化,同学们对“感恩”的理解更加深刻。随后的课堂讨论掀起了思想风暴,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三人回馈家乡的方式虽各不相同,但却共同守护着“以所学建设家乡”的初心,更加领悟到无论携技术返乡创业或借新媒体传播乡土,都是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后课程进一步聚焦当代青年的创新实践,从科技人才携专利回乡转化产业动能到都市青年以镜头带火深山腊肉与苗绣非遗;从设计师远程改造包装到程序员开发助农APP。这些青年创新实践的生动案例无不体现着“以所学建设家乡”精神正以更年轻的形态薪火相传。在课程尾声,乔泓源发出行动倡议:立足所学,积极实践;勇于尝试,不惧困难;携手共进,凝聚力量。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授课老师乔泓源,他表示:“这堂课不鼓吹‘必须回乡’,而是揭示感恩的本质是以所学创造价值。当孩子们为胡雷落泪、被黄文秀震撼、因‘直播助农’欣喜时,他们已然懂得无论身处城市或乡村,每个人都能编织与家乡的情感纽带。这才是‘筑梦’的真正起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