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艾防艾,共享健康。青年群体的健康素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与态度直接影响着自身健康和社会防艾成效。为切实提升青年艾滋病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7月24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在景阳镇马鞍山社区教学点,成功举办了一场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课程。此次活动以“互动”为桥,为同学们打造了一个兼具知识深度与参与热度的学习平台,旨在通过科学认知与行动倡导,提高防范风险意识,消除恐惧隔阂,共同守护青春健康的防线。
本次课程由志愿服务队余怀冉老师主讲,他精心设计了“知识奠基”、“风险辨识”、“思想碰撞”与“行动深化”四大环节,环环相扣,寓教于乐。活动伊始,余老师系统清晰地阐述了艾滋病(AIDS)的医学定义——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其核心危害在于摧毁人体免疫系统。课程重点聚焦三大核心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并特别强调了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卫浴设施及蚊虫叮咬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病毒的科学事实,有效澄清了常见误区。
紧接着,活动直指核心——“高危行为与预防”。通过对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以及在不规范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行为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巨大的感染风险。同时,余老师还给出了清晰、可操作的预防指南。
随后小组讨论环节点燃了智慧火花。参与者围绕五个紧贴现实与时代脉搏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例如网络交友盛行下的潜在感染风险识别与自我保护策略等话题,如何科学应对和调节普遍存在的“恐艾”心理进行讨论。活动高潮“防艾狼人杀”游戏,这款定制游戏巧妙地将艾滋病传播机制、预防与阻断等核心知识融入紧张的角色扮演与策略推理中。游戏结束后,余老师发出“科学防护,消除歧视,共筑健康青春防线”的铿锵倡议。
在活动尾声,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种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不仅系统掌握了“艾滋病可防可控”的关键知识,更深刻理解了“远离高危行为是预防核心”的行动准则。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余怀冉老师,他表示:“此次活动,我们不仅希望传递知识,更希望拉近青年与风险认知的‘零’距离,推动形成对感染者‘零’歧视、对健康‘零’传播威胁的社会氛围。看到大家在讨论中深入思考,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在倡议中传递正能量,‘科学防艾、关爱生命’的理念已在他们心中悄然扎根。我们将持续努力,为守护青年健康、建设健康校园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