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奔赴山海”实践队赴安吉余村,体悟“两山”理念20年蝶变

发布时间:2025-08-06 09: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宫乐 朱润泽 迟学君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我们是非常吃苦耐劳的,从茅草棚到砖头房,在这片山水中扎下了根。但是百姓想要更好地生活,就发展了原始经济,破坏了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来了解我们的民主法治村建设,看到当时的情况就讲要发展长久的经济,‘两山’理论就这样来的。”《余村村志》主编李熙庭先生娓娓道来。2025年8月5日,天津大学“奔赴山海”实践队走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安吉余村,秉持实事求是的校训,致力于为安吉绿色发展与文旅融合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与《余村村志》主编李熙庭合影 雷杨摄)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二十年后,天大学子再赴余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立县”,种种的变革与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指引,更离不开余村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图为实践队员在余村采访 雷杨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二十年后的余村,裸露的矿坑已经被翠绿的竹林覆盖,徐徐清风吹拂着络绎不绝的行人,乡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余村的美好图景再次印证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遍地开花,不断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矿坑扬尘到竹海流云,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余村的蜕变正是‘两山’理念最生动的注脚。作为环境科学学子,我们更应深耕这片沃土,让生态兴成为文明兴的永恒引擎!”天津大学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朱润泽说。

(图为安吉余村近期实景 杨泽楷摄)

溪水潺潺,映照着余村从“矿山”到“青山”的蝶变,这绿色奇迹深深烙印在队员们心中。而“天大人”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们将以实干为笔、山河为卷,继续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书写更多关于生态与发展的壮美诗篇。(通讯员:宫乐 朱润泽 迟学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迟学君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