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俄尼阿资莫 木乃以铁)为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广泛普及,2025年7月7日—11日,重庆工商大学“渝见凉山”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团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播撒语言文明火种,开启了一段服务基层、传递温暖的普法+推普之旅。
法援彝乡:双语法庭与推普行动的共鸣
团队师生在甘洛县吉米镇阿沙莫村开展“模拟法庭+推普”实践活动,用专业服务架起法治沟通与公益帮扶的“连心桥”,吸引当地200余名彝族群众积极参与。志愿者分别以反对家庭暴力、拒绝校园霸凌为主题演绎模拟法庭,彝族志愿者全程担任语言翻译,让村民“沉浸式”感受庭审现场。普法间隙,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册、教读顺口溜、制作“普通话应急卡片”等方式推广普通话,针对彝族青少年开展“词语接龙”等趣味活动,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彝族山区的推广使用。此外,在福建省泉州市楹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华立万韬律师事务所的支持下,团队为55家低保户送上普通话学习手册、清洁用品、药品等物资,为2名彝族孤儿捐资助学。此次活动以彝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理念,推广通用语言,助力移风易俗,为彝族山区持续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 甘洛县吉米镇阿沙莫村“彝汉双语”模拟法庭
▲图为 甘洛县吉米镇阿沙莫村推普宣传
甘洛夜校:推普铸魂与法润青春的交响
团队走进甘洛县青年夜校开展普通话推广及《民法典: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专题讲堂,讲堂由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专业老师主讲。“签房屋合同时,口头承诺到底算不算数?”“邻居恶意曝光你隐私,怎么维权最有效?”主讲老师以“标准普通话+典型案例”的形式,将枯燥条文“讲活”,让甘洛青年们深刻认识到《民法典》是法律工具,更是每个公民的生活说明书。同时,团队将普通话推广与普法宣传有机融合,志愿者向全体参与活动的甘洛青年宣讲了如何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解普通话在职业发展、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纠正彝族青年方言发音误区。随后,援助团师生带领甘洛青年,用标准普通话庄严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会场,既强化了彝族青年的语言规范意识,又深化了他们对宪法精神的认同。
▲图为 团甘洛县委青年夜校《民法典》宣讲
▲图为 团甘洛县委青年夜校宪法宣誓
儿童成长:法治护航与语境优化的共融
团队走进甘洛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和推普活动,通过反诈情景剧演练、模拟法庭及普通话推广教学,为当地彝族儿童送去实用知识与温暖关怀。大学生志愿者演绎了精心编排的反诈情景剧,剧中生动再现了冒充客服、虚假中奖等常见诈骗场景,让少年儿童在现场观看中直观了解诈骗分子的套路,掌握了“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防骗要点。随后,团队成员带领少年儿童使用标准普通话演绎模拟法庭,以剧中案例为原型,严格按照司法程序设置法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让学生们近距离体验庭审过程。同时,志愿者以地区方言类比普通话,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普通话,让其明白普通话作为一门“超级方言”存在的重要性,并从基础的拼音教学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拼音发音规律,用词语跟读练习进一步加深教学深度,带领孩子们通过自我介绍练习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图为 甘洛县暑期托管班推普教学 ▲图为 甘洛县暑期托管班推普合影 ▲图为 于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 ▲图为 与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等人合影 校园普语:宣传行动与语言环境的共铸 师生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加大校园普通话教育宣传力度,在甘洛县中学开展以《民法典》宣讲为核心的普通话推广活动,将法律知识普及与语言能力提升有机结合。此次活动创新采用“法律宣讲+普通话互动”模式,团队成员结合中学生生活实际,用标准普通话讲解《民法典》中民事行为能力、网络打赏、高空抛物等热点内容,通过鲜活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联系。互动环节,学生们用普通话积极提问,专业律师耐心解答校园矛盾、家庭法律困惑等问题,引导学生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在互动中感受标准普通话的魅力。志愿者们架起宣传的桥梁,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意义细细讲述;又化身授课的老师,把普通话发音技巧、日常表达规范娓娓道来。这场活动在校园里播下了法治与语言的种子,《民法典》的知识让同学们握紧了维护权益的法律武器,普通话的推广让校园里营造了规范用语的新风。 ▲图为 甘洛中学《民法典》宣讲 ▲图为 甘洛中学普法+推普合影 民族医域:规范语言与医患和谐的共进 团队联合北京浩天(深圳)律师事务所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卫生健康局,开展“规范语言沟通,强化法治素养”促医患纠纷化解宣传活动。专业律师走进基层,紧扣卫生健康工作实际,把《民法典》里医疗服务相关民事权利义务,《医师法》规范医疗行为、护佑医患权益的核心内容进行通俗解读。团队志愿者向基层卫健人递上彝区移风易俗与推普调研问卷,讲透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以和谐医患筑共同体意识的深意。互动时刻,医患场景里的知情同意、事故认定、沟通技巧,借普通话化作热烈探讨的纽带。甘洛县卫健局副主任敌阿木表示,这场“推普+医疗法治”课堂,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让语言规范与法治素养同频提升,为医患和谐、共同体意识筑牢“医语”防线,恰似给民族地区医疗沃土,播下互信共融的种子。 ▲图为 甘洛县卫健局《医师法》宣讲 ▲图为甘洛县卫健局推普合影 此次志愿之行,以法治为笔、以语言为墨,在彝乡大地上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温情与规范共生的画卷。未来,重庆工商大学“渝见凉山”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团将通过开展定期回访、持续推进推普服务等方式巩固成果,让法治阳光与语言暖流共同浸润凉山大地。 撰文 | 俄尼阿资莫、木乃以铁 图片 | 黄渝川 一审 | 黑么子扎 二审 | 雷达、刘强 三审 | 洪诗灿、汪泓希
彝乡绣韵:推普行动与非遗传承的共行
团队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开启了一场“推普赋能非遗传承”的深度对话。团队师生与彝绣传承人围坐交流,详细了解彝绣技艺传承现状与产业发展瓶颈。针对绣品推广中存在的沟通障碍,语言志愿者现场开设“普通话小课堂”,围绕产品介绍、订单洽谈等场景进行实用教学,帮助绣娘用标准普通话讲好彝绣故事。并向合作社捐赠了50份普通话学习手册,通过阿西巫之莫的培训基地在彝族聚居乡村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俄尼阿资莫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