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金玉满塘”实践团队赴塘栖村探寻枇杷研学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04 21: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茜茜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金玉满塘”实践团队前往杭州市临平区塘栖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该村的发展现状与现实挑战,尝试探寻以“一颗枇杷”突破季节限制的创新方案。

▲图为“金玉满塘”实践团队合照

塘栖村枇杷栽培史绵延一千四百余年,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三众三园”模式,构建了共富研学中心、共富果园和共富乐园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村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参观了共富研学中心、共富果园和共富乐园。共富研学中心,这里不仅是村社干部培训的基地,也陈列着枇杷花茶、枇杷膏等深加工产品,以及以枇杷为原型设计的毛毡文创等IP衍生品。共富果园这片占地300余亩的土地,由村民闲置土地流转集中打造,运用多元种植模式弥补枇杷下市后的空档期,从而实现“四季有果”。共富乐园内,设置了卡丁车、水上游线等游乐项目,但团队成员注意到,乐园在工作日通常不开放,主要接待周末、节假日以及枇杷节期间的游客。

▲图为临平区乡村共富研学中心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与村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他们了解到,塘栖村的客流高度集中于5月中下旬枇杷成熟的短短两周。“枇杷节期间人流量一天在一万以上,但旺季一过,客流便迅速回落。”负责人坦言,“枇杷节期间我们接待能力不足,节后又面临客源稀缺的窘境,旺季过旺、淡季过淡成为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团队成员在调研中还发现,尽管村里尝试过小红书推广、达人合作等多种宣传方式,但效果均不理想。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负责人交流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团队成员进行多次小组讨论,尝试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路。他们思考,能否将游客的吸引力从单一的“枇杷鲜果”延伸到更广阔的“枇杷文化”上。例如,可以尝试围绕枇杷设计贯穿四季的体验式研学课程,增强游客与土地的情感联结,从而维系非采摘季的关注度与到访意愿。团队成员还注意到,塘栖村毗邻拥有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因而提出是否可以探索跨村联动在周末或节假日引入特色文化表演,共同丰富区域的活动,形成优势互补。

▲图为塘栖村入口处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对塘栖枇杷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团队成员认识到,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更应扮演好学习者、记录者和建言者的角色,以谦逊的态度向实践学习,以务实的精神思考问题。团队希望以枇杷为核心,深挖“一颗枇杷”的四季价值,设计具有吸引力、互动性的研学课程,突破季节限制,让“金果”之路越走越宽,为塘栖村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浙江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增添属于青春的创新亮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茜茜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