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关于补齐乡村医疗短板的重要部署,广州华商学院华商医佳突击队在指导老师谭喜宜老师、杨恒老师的精心统筹规划下,于7月7日至16日走进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横沥村,开展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健康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当地村民送去了“家门口的医疗保障”,更以高校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注入了鲜活力量,生动彰显了青年学子对国家战略与学校育人理念的深刻践行。
精准监测筑防线,呼应“全民健康”战略
活动现场,在谭喜宜老师的规范指导下,突击队队员们有条不紊地为每一位前来的村民测量血压。他们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从袖带松紧的调节到数值的精准读取,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针对血压数值异常的村民,谭喜宜老师当即带领队员围拢在一起,结合村民的年龄、体质特征及日常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共同商议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陈姨,您这血压有点偏高,平时是不是爱吃咸的?以后可得少放点盐,多吃点新鲜蔬菜。”队员们耐心地叮嘱着,同时协助村民建立简易健康档案,为后续的健康监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举措不仅精准呼应了“健康中国”战略中“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核心要求,更让同学们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深刻体会到全民健康管理理念在基层的实践意义。
图为谭喜宜老师带领队员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陆兴桦 供图
中医技法进乡村,激活“文化自信”底色
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青年使者,突击队在杨恒老师的专业把关下,将传统中医技法与现代健康服务巧妙结合,让村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杨恒老师为队员们讲解如何进行操作 肖彤 供图
耳穴压豆显实效:针对村民们常见的失眠、消化不良、颈椎不适等问题,队员们在杨恒老师的指导下,先用酒精棉片对耳廓进行严格消毒,再精准选取对应的耳穴,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稳稳贴上。“您每天按3~5次,每次按1~2分钟,感觉酸酸胀胀的就对了,能帮您改善睡眠。”队员们一边操作,一边手把手传授穴位按压技巧,让这小小的“耳穴”成为村民居家保健的“大帮手”,也切实践行了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导向。
图为华商医佳突击队为村民进行耳穴压豆的理疗 张欣柔 供图
火龙罐疗解病痛:融合了艾灸温通经络与刮痧活血化瘀优势的火龙罐疗法,在杨恒老师的实时指导下,成为了缓解村民颈肩腰腿痛的“利器”。队员手持温热的火龙罐,在村民酸痛的部位缓缓游走,罐口的艾绒热力渗透肌肤,配合罐体的滚动按摩,并同步讲解“寒者热之”“不通则痛”的中医理念,让“治未病”的健康思想悄悄融入乡村生活的日常。短短十几分钟,原本紧锁眉头的李大姐就舒展了面容:“舒服多了,肩膀没那么紧绷了!”
图为华商医佳突击队为村民进行火龙罐理疗舒缓肩颈问题 李忻潼 供图
艾灸养生传理念:通过对关元、足三里等养生穴位进行艾灸,为村民调理虚寒体质。杨恒老师结合当下“春夏养阳”的时令养生知识,带领队员将中医智慧转化为村民易懂、能用的健康指南。
这些生动的实践,既落实了学校“育人为本,实践为魂,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让队员们在服务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以青年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自信。这场为期十天的健康服务活动,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于村民而言,是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筑牢基层健康网”的宏伟蓝图,织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守护;让乡村振兴中“健康赋能”的鲜明底色,在每一句“舒服多了”的感叹里、每一张舒展的笑颜中愈发亮眼。于青年学子而言,它让课堂上枯燥的中医理论、严谨的诊疗规范,变成了与村民唠家常时的健康叮嘱、操作时娴熟精准的手法。在“百千万工程”的实践大课堂里,青年学子真正读懂了“专业为民”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图为华商医佳突击队与党委委员、村委会委员伦映媚的合照 李临静 供图
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华商医佳突击队的青年学子们既是国家政策落地的“践行者”,用脚步丈量着基层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村民健康的“守护者”,用专业与热情为乡村筑起一道健康防线;更是在老师指引下,于服务中淬炼初心、增长才干的“成长者”。这三重身份交织在一起,正是新时代青年对“国之大者”最赤诚、最生动的回应,也让青春的力量在赋能乡村健康的实践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视频丨华商医佳突击队
撰文丨庞莜茜 姚淑樱
图片丨陆兴桦 李忻潼 张欣柔 肖彤 李临静
一审丨赖梦娜
二审丨吴情拜
三审丨谭喜宜 杨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赖梦娜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