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润苗乡传薪火,青春聚力共成长——山东科技大学“情暖桑梓 一路童行”志愿实践服务队赴贵州毕节开展推普活动实践记录

发布时间:2025-07-30 15: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闻慧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吕雅轩 黄斯琦 胡靖雨)2025年7月30日,山东科技大学“情暖桑梓 一路童行”志愿实践服务队走进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新化苗族彝族满族乡,以宣讲、手工、运动为载体开展推普活动,让普通话之花在民族乡绽放。

▲图为志愿者在新华中学宣讲后的合影

校园宣讲,播撒“语”慧种子

上午,志愿者们来到新化中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宣讲活动在此展开。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志愿者们以“语言桥梁与未来机遇”为主题,结合升学考试、外出求学的真实案例,阐释普通话在打破地域隔阂中的作用。活动中,“普通话+民族文化”的互动环节尤为热烈:志愿者用普通话讲述苗族银饰传说、彝族火把节故事,再邀请学生用方言补充细节,引导大家发现“通用语承载文化、方言滋养根脉”的道理。现场还设置“发音挑战台”,通过对比“四”“十”的声调差异、纠正“平翘舌”混淆问题,帮助学生攻克发音难点。“原来普通话能把我们的民族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一名苗族学生在互动后说道。

▲图为课间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一起折纸

折纸传情,指尖流淌“语”趣

午后,志愿者们来到乡中心小学,将折纸课堂变成普通话学习的乐园。“大家看,把彩纸‘对折’时,要让两边‘重合’哦——‘折’是翘舌音,‘合’读第二声。”志愿者边演示千纸鹤折法,边强调关键词的发音。孩子们跟着念“边角”“压实”,在折叠、剪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这些词汇的标准读法。当有小朋友用方言询问步骤时,志愿者会先用方言回应,再放慢语速重复普通话表达,让孩子在对照中理解差异。“老师,我的‘爱心’折好啦!”随着一声清脆的普通话汇报,课堂里响起阵阵掌声。一张张彩纸在指尖变成纸船、花朵,一个个普通话词汇也悄悄住进孩子们心里。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打篮球的瞬间留念

球场逐梦,呐喊中“语”你同行

傍晚的篮球场上,推普活动以更活泼的方式延续。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分成两队,开展“普通话指令篮球赛”:运球时要喊出“左边”“右边”,传球前得说“请接好”,进球后要用普通话分享喜悦。起初,孩子们习惯用方言交流战术,志愿者便带头用“跑快点”“防守”等词语组织配合,慢慢带动大家切换表达方式。“传球!”“加油!”——一声声普通话呐喊在球场回荡,汗水与欢笑交织中,语言不再是隔阂,反而成了团队协作的纽带。“和大哥哥大姐姐用普通话打球,特别开心!”结束时,满头大汗的小朋友们拉着志愿者的手,用还带着些许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此次新化乡推普活动,让普通话走进课堂、融入生活、连接心灵。志愿者们用青春力量搭建语言桥梁,既帮助民族地区孩子提升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语言背后的广阔世界。正如志愿队成员所说:“每一次发音的进步,都是向更广阔未来迈出的一步。”未来,服务队将继续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的推普模式,让普通话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交融的温暖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闻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