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2025年7月1日至2日,昆明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一队走进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开展以“重走长征路,青春筑信仰”为主题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通讯员:宋智敏)
7月1日清晨,实践队成员集合完毕,带着崇敬之心,启程前往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车辆驶入寻甸境内,沿途红色遗址的指示牌渐次出现,仿佛在指引着大家走近那段波澜壮阔的长征岁月。
鲁口哨:浮雕映初心,稻田绘新篇
上午8点,实践团首站抵达寻甸县七星镇鲁口哨村。这里农耕文化与生态景观交相辉映,50亩稻田以“红绿线条”勾勒出长征精神画卷,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美学协同发展的新样板。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三色稻田不仅推动了当地种植业与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还通过网格员议事协商机制,让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许文瀚老师在此拍摄了微团课《走进鲁口哨村》。
在“4·29”渡江令发布遗址,成员们参观长征重要事件系列浮雕,在电报室、党史展厅研读《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重温峥嵘岁月。许文瀚老师同步录制微党课《纪念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之4.29渡江令》。实践团成员金瑞姝感慨道,红色遗迹与彩色稻田的时空对话,让革命历史焕发了新的生机。
柯渡镇:寻印记续深情,溯源长征精神
下午2点,实践团抵达柯渡镇丹桂村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1935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曾驻扎于此,部署抢渡金沙江战略。实践团参观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主题陈列展厅,追溯长征节点,体悟伟大长征精神。许文瀚老师在纪念馆图书室,拍摄了微党课《柯渡红色记忆》。
随后,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让同志们牢记初心使命,实现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统一。
六甲之战纪念园:诗诵缅忠魂,担当砺青春
下午四点,实践团来到六甲之战纪念园。90年前枪声虽沉寂,红军烈士墓与纪念碑仍昭示永恒信仰,实践团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全体共青团员在宁鑫领诵下,深情朗诵《七律·长征》,致敬先烈;预备党员董宋书分享入党心路,勉励大家做奉献人民、敢担当的时代新人。实践团成员周新玲表示,六甲之战抗争伟力跨越时空,我辈必铭记历史、勇担使命。
凤龙山烈士陵园:默哀寄哀思,祭扫践初心
次日上午10点,实践团前往寻甸县凤龙山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祭扫活动。国歌声穿透松柏,一分钟默哀传递历史回响,菊花寄托“山河已无恙,英雄请长眠”敬意。
之后,实践团化身“生态卫士”,分组清扫陵园、捡拾纸屑、拔除杂草、擦拭纪念碑基座,劳动中阅读烈士事迹,感悟先辈无畏精神。实践团成员向往分享,铭记不该止于感动,要将信念化作前行路,让“星火”代代相传。
重走长征路,实践团在寻甸的每一步都在丈量历史、淬炼初心。昆明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以此次研学为起点,将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用担当与奋斗书写青年答卷,让革命精神在传承中愈发炽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智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