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传千年·香包兴马庄 —— 新媒人探索徐州马庄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29 17: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紫怡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2日至4日,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团委宣传部组织调研实践团队赴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重点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庄香包"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展开调研。

图为马庄村乡间小道上的合照

文化礼堂见证变迁,香包产业谱写新篇

调研团队首先来到马庄村文化礼堂。这里陈列的农具实物和图文资料详细记录了村庄的发展历程。据村委工作人员介绍,马庄村曾经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资源型村庄,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2000年以来,村两委带领村民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依托当地传统香包制作技艺,逐步培育出特色非遗文化产业。

"通过'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向调研团队介绍道。目前,马庄村已成功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香包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图为团队人员参观马庄村村史馆

探访非遗技艺,感悟匠心传承

随后团队成员走进王秀英香包工作室。通过当地村民了解到香包非遗传承人王秀英奶奶致力于香包的传承事业已经有几十年的经历,在她的带动下和传授下,马庄村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纷纷开始从事香包制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传统手艺真正成为致富的"金钥匙"。

当地一位奶奶说,自己在这已经干了七八年了,一天能做十几个香包,并且上班时间也比较方便,并详细讲解香包制作的完整流程——从选布、剪样、刺绣到填充艾草、藿香等十余种中药材。一针一线间,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更领悟到香包背后蕴含的中医药文化与民俗智慧。

为拓展香包销售市场,马庄香包大胆创新,与火爆全城的"苏超"联赛联名推出限定款足球香包。从乡村工坊到绿茵赛场,马庄香包的这次跨界尝试,正是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紧跟时代潮流,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队员桑紫依向当地手工艺奶奶进行采访

巧手绣出幸福景,香包铺就致富路

小小的香包,为马庄村及周边村庄带来了无限可能。心灵手巧的绣娘飞针走线,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创意融合;技艺精湛的讲师传道授业,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热情专业的讲解员娓娓道来,向八方游客讲述香包背后的故事。从指尖技艺到特色产业,从家庭作坊到规模生产,香包不仅承载着千年文化,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绣出美好新生活。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马庄村香包卖场

一根银针,千载传承;一缕药香,振兴乡村。此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生命力,更以专业之力为传统技艺焕新赋能。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马庄香包产业发展,搭建校地合作桥梁,让“针线活”织就共同富裕的新画卷。(通讯员 杨紫怡)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背景为马庄文化礼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紫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