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至7月9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智联未来”社会实践团的7名学子,深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和无锡市江阴市的社区,开展了 “‘数字虹桥’暖心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通过云计算技术与温情服务相结合,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激发儿童科学探索兴趣,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银龄课堂:智能手机与反诈知识双普及
在江宁区河南社区,实践团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了《乐享生活 反诈同行》图文手册,内容涵盖智能手机基础操作和反诈指南。手册采用“红脸绿钞”等生动口诀,帮助老人快速掌握微信视频通话和支付功能。团队成员还通过PPT、短视频和模拟诈骗电话演练,生动揭露常见骗局。78岁的赵爷爷现场演示了如何识破中奖诈骗,赢得阵阵掌声。课后,团队深入居民家中“送教上门”,确保每位老人能独立操作,并建立“智联助老”微信群,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图为团队成员与南京市江宁区河南社区老人合影
童趣科普:科学实验点亮探索之光
在江阴市西大街社区,实践团为孩子们设计了趣味科学实验。低龄段儿童通过“浮力魔法”和“会跳舞的米粒”实验,直观感受物理现象;中龄段孩子则探索光影奥秘,从激光笔的光路到手影游戏,再到“变形的筷子”实验,科学原理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活动还穿插科普动画和互动问答,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知识。“米粒真的会跳舞!”“光原来是直的!”——这些充满惊喜的童言童语,成为实践成果的最好印证。
图为团队成员与江阴市西大街社区孩子合影
温情收官:科技与人文的完美交融
活动结束时,河南社区的老人们自发用手机屏幕拼出“谢”字,表达对实践团的感激之情。团队负责人感慨道:“团队做的不仅是技术普及,更是心的连接。”这场实践不仅让老年人掌握了数字技能,也让孩子们燃起了科学热情,更展现了青年学子用科技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联未来”实践团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的温度在于连接人心,而真正的进步,始终需要用心的付出丈量。他们的故事,为弥合数字鸿沟、建设智慧社会提供了青春范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璞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