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走进前塘路校区

发布时间:2025-07-29 11: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顺韩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赵顺韩  杨思甜)当古老的东方智慧遇见现代科技的脉动,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7日,“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走进青田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融古今智慧,启迪创新未来”主题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匠心独运,以Scratch、Mind+等趣味编程为桥梁,将折扇、民族风情、窗花、传统节日、串珠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互动课程,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融汇科技与人文的创意盛宴,在动手实践中点燃了他们对传统与未来的双重热情。

一、代码映初心,巧手绣忠诚:红旗精神的薪火相传

志愿者深情引领孩子们追溯这面旗帜的光荣历史:从革命烽火中诞生的艰辛历程,到五颗金星象征的伟大意义(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娓娓道来的故事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红旗所承载的厚重家国记忆与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随后,老师展示了红旗在开国大典、国庆大阅兵等重大历史时刻的震撼影像,并讲述在和平年代,红旗精神如何融入日常,激励着每一位国人爱国敬业、奋发向上。历史的回响未落,科技的序曲已起。老师利用生动的趣味动画演示,引导孩子们学习使用基础编程代码,一步步搭建起一个简洁而庄重的“数字升旗仪式”场景。当看到自己编写的代码驱动着屏幕上的“五星红旗”沿着虚拟旗杆冉冉升起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自豪的光芒。活动最后,情感的升华在指尖流淌。孩子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拿起鲜艳的红布、璀璨的金星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测量、剪裁、粘贴。一针一线虽稚嫩,却无比专注;一颗颗金星的位置,力求精确。当一面面亲手制作的、凝聚着心血的五星红旗在孩子们手中展开时,指尖的温度与心中的热爱交融,那份对祖国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变得无比真切、炽热。

▲图为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体验编程

二、杖影挥古风,代码溯球迹:锤丸运动的古今对话

志愿者借助图文并茂的PPT演示,娓娓道来这项古老运动的起源故事、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其独具特色的基本规则与玩法精髓。孩子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雅趣。为了让这份古老的竞技精神鲜活起来,科技手段闪亮登场。志愿者利用精心设计的小程序,生动演示了虚拟锤丸的击球过程与场地布局,并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模拟游戏背后的代码逻辑,让孩子们理解科技如何“复活”历史场景。跃跃欲试的孩子们随即迎来了最期待的环节——亲身体验锤丸运动。手持特制球杖(模拟古代“扑棒”),瞄准目标球窝,孩子们屏息凝神,挥杆击球,在一招一式中切身感受这项风靡宋元明时期的优雅运动的独特魅力,实现了从数字模拟到真实体验的跨越。

▲图为志愿者在指导小朋友锤丸

三、风情溢天山,代码织霓裳,彩泥塑团结:民族文化的多彩交响

孩子们跟随志愿者讲述,通过“新疆小伙阿力木江的一天”这一生动视角,身临其境般领略了新疆独特的文化画卷:空气中仿佛飘散着刚出炉馕饼的诱人麦香,眼前浮现出维吾尔族花帽的绚丽纹样,耳边似乎响起雄鹰翱翔的呼啸,感受着传承千年的训鹰文化。民族风情的感知并未止步于视听。紧接着,孩子们借助Mind+编程平台,化身小小数字设计师。他们动手编写简洁的代码指令,模拟拼接、组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虚拟服饰图案,在数字世界中编织绚丽的霓裳彩衣。数字体验意犹未尽,手工创作再续深情。孩子们领取五色斑斓的彩泥,怀揣对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全神贯注地捏制出一个个象征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可爱泥人。从屏幕上的代码霓裳到掌中的彩泥人像,科技的温度与手工的匠心共同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和谐乐章。

▲图为小朋友带着作品与志愿者合影

本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成功架起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桥梁。孩子们在编程的逻辑世界里触摸历史脉络,在手工的创造实践中感悟文化精髓,不仅加深了对民族瑰宝的认同与热爱,更在幼小心田播下了创新与传承的种子,为成长为兼具文化自信与科技素养的新时代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更多精彩的文化科技融合之旅将继续在社区启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顺韩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