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读懂“初心”——长春中医药大学“承岐黄・赴井冈”实践团的行动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8 15: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思媛   阅读 10.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18日至26日,长春中医药大学“承岐黄·赴井冈”实践团13名师生,带着“把红色基因融入岐黄血脉”的初心,走进江西井冈山,参加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实践团以专题讲座为理论指导、以红色旧址为实践课堂、以沉浸淬炼为情感纽带,让中医药学子的专业初心与井冈山精神深度融合,并结合专业特色创编“井冈星火青年养生操”,通过具象实践传承红色精神。

团队成员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场。团队成员陈诗卉供图。

革命历史里的精神传承

7月19日上午,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报告厅内,钟国华老师关于“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专题讲座让团队成员走近了井冈山的那一段红色历史。“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时年仅29岁;马义夫同志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时包里还有未吃完的半块干粮;张子清师长重伤卧床,却把仅有的盐巴让给其他伤员”。作为中医药学子,团队成员们探索着这些英雄印记,循着井冈山的星火与中医药的薪火,将革命年代“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与“医者仁心”生动交融,读懂了红色精神与中医药传承的深刻共鸣。“革命先烈为信仰拼搏的精神,与中医药‘大医精诚’的古训一脉相承,都有把他人放在首位的担当。”专题讲座后,实践团成员刘芸熙写下这样的感悟。

如何将红色精神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宋留清老师在“学会和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的专题讲座中给出答案。他以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为例,引导团队“实事求是”制定调研计划。调研期间,实践团有幸对井冈山红军医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余宝平与客家山歌、井冈山红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平梅进行专访,余宝平在带着硝烟味的草药故事中所讲解到的革命时期中草药应用,让实践团成员们更直观感受到中医药在革命时期的实战价值。陈平梅则用清亮的嗓音教成员们唱起井冈红谣,旋律坚韧温暖,让“红医精神”有了可听可感的传承载体。

团队成员专访余宝平和陈平梅现场。团队成员陈诗卉供图。

红色印记中的初心叩问

9天里,实践团走访多处红色遗址: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前进行的庄严肃穆的缅怀仪式和入团誓词的重温,暗含着成员们来这里的初心;在小井红军医院和大井旧址,无论是石制药碾还是弹痕墙,都见证着革命岁月的艰辛;茅坪八角楼竹节油灯的微光,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到“实事求是”的内涵;黄洋界哨口的战壕遗迹旁,实践团成员望着群山齐声背诵《西江月·井冈山》。从“山下旌旗在望”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年轻的声音在山谷回荡。这种绝境中的信念和力量,让大家真切理解到“坚定信念”不止是一句口号,更是面对困难时“敢打必胜”的底气。

团队成员马源急行军现场。团队成员陈诗卉供图。

沉浸淬炼里的知行聚力

在红色实践体验中,实践团成员学习编草鞋,粗糙的稻草磨红了手掌,却让“军民鱼水情”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编过草鞋才知道,于都百姓十天赶制二十万双草鞋,不是简单的数字,是一针一线的民心向背啊。”实践团成员王硕拿着自己编好的草鞋如是感慨。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在老乡家中学做红军餐,尝到“一粥一饭思不易”的节俭精神;马源急行军时,脚下踩的是先辈走过的山路,汗水浸透衣衫的疲惫中,体会到的是“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革命意志。实践团成员胡心琪感叹:“以前就总说‘艰苦奋斗’,现在才真正领悟到,这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我们面对挑战时该有的态度!”

团队成员制作红军餐现场。团队成员陈诗卉供图。

井冈星火中的红脉传承

“这次研学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研学结束时,实践团以井冈山“坚定信念、奋勇向前”的精神为内核,结合中医药养生理念设计动作,形成“井冈星火青年养生操”的创编思路并完成了部分动作设计,让红色精神得以通过肢体实践传播。 成员们在总结中说:“井冈山精神告诉我们‘为何出发’,而岐黄之术教会我们‘如何前行’。”从井冈山学到的精神力量,将转化为学子们的行动动力:未来团队成员们将拍摄“井冈星火青年养生操”教学视频,清晰展示动作要领;还将设计动作分解手册,方便不同群体学习。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这段井冈岁月里沉淀的力量,都将指引成员们让岐黄之术与红色基因在守护群众健康的实践中持续传承,绽放光彩。

通讯员 王思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思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2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