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大地之光·地蕴青疆”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新疆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5 22: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曹宝玉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入了解新疆建设发展情况,真切感悟新疆历史文化精神,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大学生身体力行感受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加大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弘扬“银龄计划”援疆教师和西部基层工作建设者的奉献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组建“大地之光·地蕴青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围绕“文化润疆·科普支教报国行”、“富民兴疆·西部建设强国志”、“长期建疆·屯垦戍边卫国责”三大主题开展为期14天社会实践活动,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文化润疆·科普支教报国行

“这些课程太有趣了,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感觉收获特别大。”库尔勒四中学生兴奋地说道。7月5日实践团走进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师生开设地质科普课程与科学实验。《“天山净泉引”——净水装置组装实验》《“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科学家精神宣讲》等课程通过讲解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当地中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勇攀科学高峰。

“在这次的话剧表演里,我演的是一个捐献物资的小女孩。通过这次体验,我心里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变得更浓了。”参演本次主题团课话剧的中学生激动地说道。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背景下,7月7日实践团以“历史纵深+地域特色”为脉络,线上线下相结合,分三个篇章为库尔勒全体中学生开设一场“全面抗战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主题团课,让红色基因与民族团结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这就是井架吗?比课本上的图片壮观太多了!”刚到油田前线,库尔勒第四中学的同学们就被矗立在戈壁上的井架吸引。7月8日,实践团带领中学生们走进当地油田生产一线现场,开展“油田研学之旅”,实地了解石油开采全过程,深刻了解“能源报国”含义。

“今天大哥哥、大姐姐们给我们上课,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希望以后他们还能来给我们上课。”阿克艾日克村少数民族小学生动情地说。7月9日,实践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在库尔勒市阿瓦提乡阿克艾日克村开展“七下乡村”活动,通过开设国家语言推广、地质科普宣讲、素质拓展体育活动等课程内容,为当地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提供知识普及与互动体验,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本次实践活动契机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与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双方达成协议,共建思政育人基地暨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在后续的思政教育与实践共建方面加强合作,同心为民族团结、育人铸魂努力奋斗。


富民兴疆·西部建设强国志

7月5日,团队成员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银龄教师夫妻漆家福、杨桥进行专访。二人响应“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退休后毅然投身边疆教育,承担核心课程建设,开展野外地质教学指导青年教师等方式助力校区发展。践行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7月6日,实践团队于克拉玛依校区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铁冠。王院士年逾八旬仍奋战在科研教育一线,领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事一议”引进战略人才项目,为新疆CCUS产业集群式发展、绿色大美新疆建设贡献了中石大的智慧与力量。他扎根西部、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与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为青年学子上了生动一课。

“国家号召,边疆需要,个人意愿强烈,我就选择来疆支援建设。”随后,团队于克拉玛依校区采访了陈书平教授。今年刚刚退休的陈老师便投身新疆教育事业,扎根西部,怀揣能源报国之志,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担当。

7月10日,团队采访钟大康教授。花甲之年的钟大康老师毅然告别安逸奔赴新疆。他通过“知识传授-实践赋能-精神感召”的闭环培养模式,为当地锻造出一支“懂理论、会实践、有情怀”的青年教师骨干队伍。他以银发之躯,躬身践行,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亲手编织起一条连接教育扶贫与边疆长远发展的坚韧精神纽带。


长期建疆·屯垦戍边卫国责

7月11日,实践团成员来到抗美援朝老兵祝善成老人家中,聆听老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艰辛以及两度奔赴新疆的远征经历。当问及是否后悔扎根新疆,老人坚定表示从不后悔,并以见证新疆发展由衷的高兴。祝善成老人是无数军垦人的缩影,他们奉献终身建设新疆,其身上的兵团精神值得后辈永远学习。

当天下午,实践团在四十八社区儿童服务站开展系列知识体验活动。实践团精心设计“奇妙的岩石之旅”、“科学家精神宣讲”、“国家通用语言推普”等课程,通过将“专业一流学科资源”与边疆群众科普需求的有效对接,推进了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7月12日、13日,实践团成员前往八师石河子市一四三团九连蟠桃园、农一连棉花种植基地和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兵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考察兵团路线。从桃园的特色发展到棉田的科技赋能,一四三团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的深刻内涵。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通过参观锈迹斑斑的坎土曼、补丁摞补丁的军大衣、记录着“人拉肩扛”开垦历程的日记手稿,成员们感受着先辈们用双手改写荒漠命运的伟大壮举。


本次“大地之光,地蕴青疆”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将“专业一流学科资源”与边疆群众科普需求有效对接,挖掘西部援疆建设工作者故事,听老兵故事、探兵团发展、做社区科普等活动,在推进当地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弘扬西部志愿奉献精神、深刻感悟兵团精神。团队将会把本次实践内容成果梳理总结,加强媒体宣传,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宝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