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课堂寻文脉 小小推荐官展风采

发布时间:2025-07-25 22: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海乐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徐琦、李海乐、陈怡欣、阮丽群、黄伟强、杨晓丹)近日,为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惠州学院“童心萤火·知行夏游”队联合惠州市小伙伴公益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惠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科举文化和非遗资源。项目创新采用"行走课堂+小小推荐官"模式,通过沉浸式研学、角色化实践和跨代际传承,让小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深化文化认同,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讲”。活动既是校地共建文化教育的生动实践,也为高校助力地方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青春方案。

▲图为队员讲解东湖旅店

本次“我是惠城小小推荐官”三下乡活动以文化传承为主线,组织40余名小学生探访惠城区八处文化地标,研学科举、建筑智慧;结合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创新非遗体验,焕发传统文化活力;通过“小小推荐官”身份推荐景点和结营汇演,实现从文化接受者到传播者的转变。

▲图为“我是惠城小小推荐官”研学路线图

文化探秘行,非遗体验乐

活动中,孩子们戴上“小小推荐官”工作牌,手持任务手册走进宾兴馆。指尖轻抚清代青砖的斑驳纹路,在府衙遗址的断壁残垣间寻找历史的印记。讲解员生动还原科举考场场景时,孩子们争相模仿古人作揖,在沉浸体验中与历史对话。在非遗美食工坊,孩子们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在社区阿姨指导下,亲手制作糯米粍与萝卜粄,让非遗文化在指尖与舌尖上“活”了起来。

▲图为孩子们制作萝卜粄

红色研学旅,科技赋能趣

为深化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同时融入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活动特别策划“红色场馆研学行”,组织孩子们走进东湖旅店、铁路“三史”展览馆等红色地标,通过沉浸式参观、多媒体创作与跨学科实践,让红色记忆“活”起来,让科技力量“融”进去。此外,一场以“红色传承·科技赋能·青春绽放”为主题的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在三史馆展开。六十多岁的退伍军人朱志福与孩子们围坐共谈,讲述军旅故事和铁路变迁,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让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在代际间传承,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

▲图为孩子们与退伍军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文化传播路,青春使命担

为培养孩子们成为惠州文化的“传播使者”,活动特别推出“小小推荐官”成长计划,通过系统培训、创意拍摄与手绘创作,让孩子们从“文化受众”转变为“传播主体”,用新生代的交流方式,向世界展示惠州的历史底蕴、非遗魅力与现代活力。

▲图为小小推荐官介绍三史馆

结营成果展,青春风采扬

随着“我是惠城小小推荐官”三下乡活动进入尾声,一场结营成果汇演在惠城区隆重举行。孩子们通过童谣、风景长卷画作、手账展演等创新形式,将十一天来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的艺术表达,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进行表彰,为这段充满收获的旅程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孩子们进行童谣朗诵表演

实践队队员李海乐与少儿代表罗书婳分享了他们的感悟。此次惠城文化探索之旅被罗书婳视为一场“神奇冒险”,她在探访宾兴馆、府衙遗址时感受历史,制作糯米粍、萝卜粄等传统美食中体味乐趣,并在担任“小小推荐官”介绍东湖旅店时锻炼了表达。李海乐则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意义,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情感交流与价值观塑造。两人都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共同成长,收获了书本之外的宝贵财富,并期待未来继续参与,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图为队员李海乐进行发言

为期十一天的活动,孩子们探访八大特色景点,学习历史、传承文化,显著提升了表达与沟通能力,成为惠城文化的“小小推荐官”。他们积极分享惠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特色,有效扩大了惠城文化的影响力。实践队队员们也在陪伴中加深了对惠城文化的理解,通过社交平台、官方媒体分享,浏览量已达6.3万,扩大了惠城文化的影响力。未来,“童心萤火·知行夏游”队将继续探索创新,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让更多孩子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与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海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