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2日,得益于校地共建的健康科技小院的支持,广东医科大学岭云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一行13人,奔赴梅州市蕉岭县开展健康服务与中医药文化推广实践活动。在这几天时间里,团队先后深入蕉岭县中医院、长潭镇敬老院、当地农户家、三圳九岭村中,通过健康宣教、传统功法教学和特色药膳拍摄记录等形式,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健康需求。
防跌课堂授知识,八段锦式健筋骨
7月6日清晨,薄雾中的长潭镇敬老院迎来了这批年轻的医学生。志愿服务队为院内30余位老人精心组织了“健康饮食与防跌倒”专题活动。队员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亲切地使用当地方言,细致讲解老年人预防跌倒的具体措施,现场的阿公阿婆认真听着讲解,现场氛围融洽。
(图为队长王利平为老年人科普防跌倒的措施。刘楚昕 供图)
健康知识普及后,队员们将古老的养生智慧——八段锦带到了老人们面前。志愿者耐心地将一套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现场人员在她轻柔的口令引导下,缓慢而专注地舒展着身体。“这套动作简单易学,能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建议每天早晚各练一遍效果最佳。”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活动效果表示肯定,并承诺后续会将队员们录制的教学视频分享到村民联络群中,方便大家持续练习。
(图为志愿者为村民教授八段锦。刘楚昕 供图)
聚焦药膳摄精髓,镜头记录药食香
当日下午,实践活动的重心转向了深度记录蕉岭特色的客家药膳文化。在当地一户村民的厨房里,一场兼具科普性与文化传承性的拍摄工作正式展开。队员们架起专业设备,镜头聚焦于两道经典客家药膳——金线莲煲鸭汤与五指毛桃猪骨汤的制作全程。
用镜头捕捉食材的本真:一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灵巧地取出金线莲,特写镜头下,其叶片上独特的金色线状叶脉——“金线”,清晰可见;同样被特写记录的还有五指毛桃根,镜头着重展示了其形似五指的裂片特征。队员们一边记录一边讲解药材特性:“金线莲清热润肺,五指毛桃祛湿健脾,配上本地新鲜猪骨,是客家人最家常的滋补智慧。”
关键步骤被精确呈现:药材在山泉水中的清洗、农家鸭肉与猪骨分别焯水去腥、老姜、红枣、枸杞、少许客家米酒等辅料的简单准备。
烹饪过程蕴含科学与传统: 焯水后的食材被分别放入砂锅,注入足量山泉水。镜头细致展现了从大火烧开到文火慢炖的转换。队长在旁解说:“大火烧开,文火慢炖,让山野精华与家禽的鲜美充分交融。”队员们不仅负责拍摄,更承担起“科学记录员”的角色,精准监控火候、炖煮时长,详细记录药材配比、水量及每一阶段的烹煮时长。特写镜头下,金线莲鸭汤逐渐呈现清澈透亮或微带金黄的色泽,五指毛桃猪骨汤则随着慢煲,汤色变得浓郁,呈现出诱人的奶白色或浅棕色,五指毛桃根特有的淡淡椰香仿佛透过屏幕氤氲开来。
(图为五指毛桃猪骨加入足量山泉水。刘楚昕 供图)
成汤与温情反馈:开盖瞬间的热气蒸腾,是成汤的完美呈现:金线莲沉浮于清澈的鸭汤中,五指毛桃根浸润在浓郁的骨汤里。简单的盐调味后,村民热情地盛出刚出锅的汤递给队员品尝,并感慨道:“年轻人很少懂这些老方子了,你们这么用心记录下来,是在做功德啊!”
这些珍贵的影像素材将被精心剪辑制作成科普短片,旨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份“舌尖上的中医药文化”。
雨泥泞处暖意浓,亭中义诊情更切
7月11日上午,雨天的泥泞伴随着泥土的鲜甜,这批年轻人又来到了三圳九岭村。今天上午他们的根据地便是老人早晨唠嗑的小亭子,“阿公阿婆,同(给)你们测血压血糖啦!”每个小组按照往常尽然有序的开展工作,拿起知情同意书,打开着调研问卷就跟阿公阿婆聊了起来,他们赶着时间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享受着每一秒与老人家交谈的瞬间,努力挤出第61秒与这群可爱的老朋友们谈笑风生。测完血压血糖的老人家,便有专人指引领取矿泉水和包子,村医可谓是面面俱到,她说:“这样才能干好活!”上午八点,学校领导莅临视察工作,也与老人家有说有笑地聊着。
(图为队员们为老人做膳食调研。陈思雅 供图)
此次蕉岭之行,广东医科大学岭云志愿服务队将医学专业知识与地方文化传承相结合,为乡村老人送去了切实的健康关怀,并以专业影像记录手段,生动保存和推广了宝贵的客家药膳技艺。带队教师表示,本次实践活动是该校“健康中国·医路岭云”三下乡品牌项目的深入实施。团队后续将系统整理在蕉岭收集的健康调研数据、活动反馈以及药膳制作的科学记录,形成专业报告,力求为当地老年人群的慢性病防控、健康素养提升以及传统中医药膳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思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